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课题网站!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教学资源>>文章内容
课题研讨课记录表——殷诞遥
发布时间:2018-12-18   点击:1   来源:原创   作者:殷诞遥

课题研讨课记录表


年级、班级

三(6)班

听课时间

2018.12.18


执教者

殷诞遥

性别

教龄

1

职务、职称


    科目

数学

章节、课时

认识几分之一


   

得分

教学

目标

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多元化。(10分)

10

教学

内容

教学

策略

方法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易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10分)

10

围绕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学习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10分)

9

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实效性。(10分)

9

学生认真参与学习、评价活动,积极思维,敢于表达和质疑。(10分)

10

根据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法,为学生的学习设计并提供合理的学习资源。(10分)

10

教学效果

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扎实,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方面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和能力(10分)

10

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8分)

8

教师

素养

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8分)

7

有较为丰富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有教改创新精神,有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5分)

4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设计应用适时适度,操作规范熟练。(5分)

5

语言准确、有感染力,板书工整、合理(4分)

4


                                                         总分

96


 

 

 

 

 

 

 

 

 

 

 

 

 

 

 

 

 

 

 

 

 

 

 

 

 

“分数”起源于分,是人们在“分物品”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而形成的。教师充分注意到了这点,创设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平均分配郊游食品。让学生体验在分物品的过程中由于总量的变化引起了每人平均得到的个数由2个、到1个再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过程,自然而然引出了分数。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地灌输,学生们是学习的主体。

本课有效地诠释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安排了两个层次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突破了认识几分之一的难点,也是本节课的亮点所在。

 


记录人      胡鑫淼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街道朱明桥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