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设计作业,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
【摘要】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扩展,是巩固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可以因材施教,分层设计作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相当容量和难度的作业,充分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从而改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作业;分层设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数学课程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使得个性发展有更深的根基。然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智力因素等各方面都有差异,其理解接受能力、自控能力也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层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设计出不同难度梯度和层次的作业,力争让每一个同学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成功、愉悦的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对学生分层
作业分层教学成功的最重要保证是对学生合理分层。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学理念是“因材施教”,即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它却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有极高的借鉴意义。对于作业分层,我们可以采用因材施教这一方法。
教师要从平常的生活和学习活动中观察、记录、分析、考核学生。比如,平时的单元小测验,期中、期末调研,以及平时的在校行为表现,结合平时的细致观察和家访,对每个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与现实学业水平有一个综合而全面的了解,然后把学生科学、合理地分层。一般情况分为三层:第一层学优生,学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异。第二层中等生,综合表现普通,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学习自觉,成绩中等;第三层是学困生,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没有自觉性,成绩欠佳。分层时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确定各层的人数,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结构限制,学生分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成绩的变化不断地调整。
将学生分类,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不同类别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对作业量分层
基于新课标,数学教师要因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作业量。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基础有高低之分,学习需求也各不相同,所以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切忌一视同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选做不同量的作业,将以往教学中的统一作业转化为自主性作业,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和数量。对于学优生,在完成基础性作业后,着重布置具有发展性思维的作业;对于学困生,适当增加点基础性作业。对于中等生,根据自身的需求,自主选择相应的练习。
在学习小数乘法简便计算后,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星级作业,供学生自选完成。一星级:0.24×1.25×8,3.6×0.2+0.8×3.6;二星级:8.5×2.01,5.04×99+5.04;三星级:1.28×8.6-0.28×8.6+8.6,7.2×3.6+72×0.6.4。学困生完成补充习题上的相应练习即可,感兴趣的也可以完成一星级的习题,但不做硬性要求,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计算,扎扎实实地巩固基础知识。中等生完成补充习题的同时,完成一星和二星题,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学优生除了必做的作业外,自主选择二星和三星级中的任意几题,以发展思维,使他们不断超越自我。另外,对口算能力较差的同学,要求每天练习一页口算,对于问题解决能力欠缺的同学,要求每周多练习一些基础问题,做好错题集,方便复习。
总之,对学困生,以扎实他们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的,适当减少作业量,减轻课业负担,除必须要完成的基础练习,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另外设计的一些拓展性作业,他们可做可不做。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加大他们的作业量,发展他们的思维,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这样,作业量的设计因人而异,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把学习数学当作兴趣,而不再当作负担。
三、对作业难度分层
基于学生的学情差异,教师要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以下结合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单元分层作业的设计具体说说。
这一单元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教学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第二层次,教学梯形的面积,公顷和平方千米;第三层次,教学简单组合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这部分教学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此,在设计分层作业的时候,我把作业安排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为教材《补充习题》上的配套练习,而选做题又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一星级:“基础题”,这类作业一般是课堂上学的概念、法则、定理等知识的直接应用,与本节课例题类似。面对的是班级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训练,使他们学会最基本的知识,掌握最基本的技能,如:“1、一块三角形的菜地,底是500米,高是36米,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有一块梯形的果园,它的上底是120米,下底是150米,高80米,如果每棵果树占地9平方米,这个果园共有果树多少棵?”
二星级:“变式题”,这类作业是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变式题或一般综合题。此类题目面对的是班级里的中等生,通过训练,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并通过一定量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如:“1、一堆木头整齐地叠放在地上,最下一层有28根,最上一层有8根,每下面一层都要比它上面一层多一根。这堆木头一共有几根?2、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纸板,底边长22厘米,比高多5厘米,这块纸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三星级:“拓展题”,这类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重组和再加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因此,这类题目是给学优生进行拓展训练的,在完成二星级作业的基础上,再完成三星级作业。如“1、一张梯形的纸片,下底是24厘米,上底是18厘米,高14厘米,把它剪成一张尽可能大的三角形纸片,求余下部分的总面积。2、用一张长12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纸,裁成直角边是4分米的等腰三角形,共可以裁成几张?”
这样,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自主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正如肖川博士所说: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它为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表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使教学的影响延续到全部的生活之中。通过对学生的分层、对作业量的分层、对作业难度的分层这一系列方法的实施,相信能够更好地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更应该以饱满的热情去深入研究学生,研究作业,为每一个孩子送上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精美“礼物”,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参考文献】
[1] 刘华 小学生作业分层设计与指导[J].中国教育学刊. 2014(6)
[2] 李拴忠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布置[N];科学导报;2014(5)
[3]钟永雄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