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课题网站!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教学资源>>文章内容
研究课:殷诞遥老师执教公开课《认识几分之一》
发布时间:2018-12-12   点击:1   来源:原创   作者:殷诞遥

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课题研讨课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2018    1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P87——89

教学

目标

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实行了分层确定

1.基础目标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都要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进阶目标面向学优生和中等生:

让他们学会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并且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与难点

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秋天到了,秋高气爽,真是野餐的好时机。看,小明和小红也去野餐了,他们准备了一些食品。这些食品怎样分才能让大家都满意呢?(板书:平均分),什么叫平均分?(同学们说得都很好。

2、问:你愿意帮他们分一分吗?

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把2瓶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得几瓶?

3、分蛋糕: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能分到几个?(半个)这半个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呢?(不能)所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数学王国里的一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

二、初步认识分数。

1、谈话:怎样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呢?我们一起来看(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半个,半个就是二分之一个。(板贴)

谁能看着屏幕,把刚才分蛋糕的过程,用一句话来说出来?(指名2—3人说一说,再齐说)

2、写二分之一

那二分之一怎么写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写:先写一短横,表示平均分,再在短横下面写2,表示平均分成2份,最后在短横上面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这就是

追问:刚才是怎么写的?先写什么,表示什么意思?再写什么,是什么意思?最后写什么,又表示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再用手指写一遍。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像这样的数就是分数。

(指着屏幕中的蛋糕)问:这边的蛋糕(左边)是这块蛋糕的,那么另外一边的蛋糕(右边)呢?

3、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分数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分小组自学书本上的相关内容。(每组都包含有A.B.C层学生

出示自学要求(学优生和中等生主要负责讨论与语言的组织,还要主动帮助C层学生记忆各部分名称;C层学生,要在A、B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本内容。

每组派学生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分子,表示取的份数。(边说边板书各部分的名称)

4、折正方形纸的二分之一。

谈话:我们认识了一个蛋糕的,那你会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吗?请你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并用你喜欢的颜色涂出这张纸的。(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交流:你是怎样折出这张正方形纸的的?(黑板展示 )

还有不同折法吗?(黑板展示 )

追问:同学们,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这张正方形纸的呢?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折法虽然不同,只要是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5、判断:涂色部分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吗?(出示)

6、认识几分之一。

(1)同学们,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我们还可以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你能用正方形纸折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吗?

出示要求:先折一折,再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

学生活动。先完成的同学想一想:你是怎样表示它的几分之一的?

展示学生作品,贴黑板上。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分数,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板贴课题)

(3)做“想想做做”第1题。

交流:指名说一说。(第1小题说说为什么是

三、比较大小

1、收集学生作品。(正方形的二分之一,正方形的四分之一(板贴))

看涂色部分,你能说一说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这两个分数哪个大?

2、同学们,刚刚我们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比较出了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大小,你能比较八分之一和二分之一以及四分之一的大小吗?(板贴)

如果是十六分之一呢?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交流后,学生汇报

3、小结

(对A、B层学生要理解折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对应于分数中即分母越大,分数越小。要让他们从分母的意义出发去理解;对于C层的学生,要让他们能根据图形直观地比较分数的大小。

四、练习

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意义和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还学会了分数的大小比较。现在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挑战自己吗?

1、这些图形中,哪个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是?在(   )里画“√”。(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P88第2题。

交流:你选第几个图形,就伸出几个手指?为什么选第二个?其他三个有什么问题?

追问: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都是4份中的1份,为什么有些可以用1/4表示,有些却不能?

    小结:只有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出示)

    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

    问: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用“1”表示,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会表示吗?

    指名说出填写的分数,教师板书。

    问:填出的分数,哪个大一些?

    指名回答。(同学们说得真好)

3、先涂色,再比较大小。(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要求。

    请同学们完成P89的第4题。

    交流:指名实物投影展示。

小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

4、在教室的黑板报上也藏着分数呢!看,《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艺术园地》大约占整个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哪个部分大一些?

5、刚才我们找到了黑板报中的分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也藏着分数呢。(法国国旗、五角星、巧克力图)

五、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

 

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平均分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

 




课题研讨课记录表


年级、班级

三(6)

听课时间

2018.12


执教者

殷诞遥

性别

教龄

1

职务、职称


    科目

数学

章节、课时

《认识几分之一》


   

得分

教学

目标

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多元化。(10分)

10

教学

内容

教学

策略

方法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易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10分)

10

围绕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学习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10分)

9

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实效性。(10分)

9

学生认真参与学习、评价活动,积极思维,敢于表达和质疑。(10分)

9

根据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法,为学生的学习设计并提供合理的学习资源。(10分)

9

教学效果

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扎实,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方面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和能力(10分)

10

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8分)

8

教师

素养

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8分)

8

有较为丰富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有教改创新精神,有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5分)

5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设计应用适时适度,操作规范熟练。(5分)

5

语言准确、有感染力,板书工整、合理(4分)

4


                                                         总分

96


 

 

 

 

 

 

 

 

 

 

 

 

 

 

 

 

 

 

 

 

 

 

 

 

 

金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过程应是学生的一种愉悦情绪的体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在设计时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在此基础上抛出问题,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探索。在整节课中,通过将学生分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他们的学习也都是主动的,快乐的,情绪是愉悦高涨的,因此学习效果也非常不错。

金兴伟:本节课力求做到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疑是主轴,动为主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推向学习的前沿,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体验空间,让学生在质疑、讨论、交流、动手操作中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蒋朝英:教师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学生创设了较多的探究学习的机会,找准了让学生探究学习的切入点,让学生在探究中推理,在探究中发现,在探究中验证,在探究中归纳、整理,在探究中求异创新,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我,让每个学生享受到成功之乐。

 


记录人       殷诞遥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街道朱明桥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