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顾前一阶段课题研究开展情况。
2、总结、布置后一阶段课题研究开展的具体工作。
3、现代与经典与会老师收获分享:
(1)金兴伟分享收获。
(2)殷诞遥分享收获。
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金兴伟
在这个秋意渐浓的十月,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踏上了南京的学习之旅一一第29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可以近距离的聆听大咖们的课,让我很是期待卫东老师的课,上课时“高高举起的小手,都是思维之花在绽放。”
周老师的课堂以此为目标进行了有效的引导、激发与推动。利用数轴解释引出主题的三幅图的意思,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正负数,数轴的意义更加变得重要。在课堂中,他适时总结,适时举例,既尊重学生的回答,又适当补充了答案,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生活实际问题出发又回归于实际生活,问题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一节负数课,四年级的孩子学习六年级的知识本就不可思议,但是周老师的层层引入,让孩子思维到达巅峰,竟然学到了初中的水平。
贲老师课堂上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一位负责任有思想的老师。同样,孩子们的思维也是灵敏的,因为他们从小开始训练思维,他们每个小脑袋里都有自己的想法。数学思想和核心素养,在贲老师的课堂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贲老师以学生为主导,通过让学生交流、整理信息,使学生能合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来探究新知,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多次提问“你有什么办法”“你是怎样想的”,促进了学生的思维的和能力的培养,并充分发挥小组互动的作用,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的展示自戈,相互补充,为学生构建合作学习的平台。这样的课堂,教师是“导”不是“演”,培养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
数学王子张齐华,上课之前张老师写了大大的“真正如这个字一样,很真实的课堂的交流,很真实的评价,让假变成真让你的知道,她们也知道。让假的知道,变成真知道。真实的学习,也真实的做,这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重在育人!老师真实的背后有他的幽默,有他的智慧这是个人魅力!“为什么非要整成百分数?追本溯源激发学生去探究知识的本质,真实的数学学习就是学生间思维的激荡和碰撞!
强老师的课一如既往的有趣,充的情。不是强求的让学生记忆一厘米长,而是通过有趣的游戏和真实的操作让学生无形的感受一厘米 ,应用一厘米。学生一直都在学习,但是都不知道自己是在学习。是玩?是学?是边玩边学,边学边玩。“握紧拳头,张开手指,变成小鸟”一1厘米,相信参会的老师都影响深刻,把知识从书本生活中搬到学生脑子里,化直观为抽象,再通过自己度量,和自己造尺的过程,使1厘米深入人心。尺上找一厘米,更是为后面用尺子度从0开始该如何度量埋下伏笔。强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扎实的知识储备、充分的教学准备充分激发了学生知识从无到有的飞跃,思维的火花在不断迸发。孩子们学得太快乐了!
几年前有幸在杭州聆听过吴老师的课,当时就觉得吴老师的课太温柔啦,好特别哦,学生听着肯定也是如沐春风的。今天这节课吴老师打破了传统的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学生自行操作。首先,教学内容没有局限教材和书本,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和数学美的特点,吴老师自己进行精心设计的,具有开放性;其二,独特新颖的直线变变变(平移、旋转、放射)动手操作,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和谐、互动、探究、创新、开放的情境活动中,学生乐于尝试,学习到了数学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数学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
袁晓萍老师在上课,一位女老师的语言竟如此幽默风起又贴近学生的语言风格,学生应该很喜欢这样的老师,袁老师厉害了。通过脑洞大开和脑补两个词汇,与教学空间立体图形联系起来。通过看,摸,切... 一些动作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有关圆柱的特征。袁老师的语言表达也非常新颖,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值得我学习!
刘德武老师在上课,刘德武执教三年级观摩课《可能性》作《不知足与知不足》的精彩报告师的双鬓已有花白,但他却拥有一颗重心,他弯下腰和孩子们交谈,幽默的话语、亲切的教态让人感动。通过各种生活情境和适当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或确定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能感受到可能与定的问题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普遍现象。
三天的学习时间短暂,但大咖们凸彩课堂让人收获满满。我们看到的是门舞台上精彩的展现,看不见的是大咖们背后的钻研,阅读,深思!用心育人,继续前行!
无锡现代与经典学习心得
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殷诞遥
2019年11月15日至17日,我有幸参加了第29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无锡站。通过这三天的学习,我见识了苏派风格的课堂与教学理念,见识了北方名师的温文博学;体会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意识到形成自己风格的重要性。
在这个“充电站”里遇到的第一位名师是吕洁老师,吕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的《认识整万数》一课,在她的课堂里让我感受到了她在设计练习时的用心,本节课的练习针对性强、层次分明、新颖独特。让我体会到自己与名师之间的差别。
刘松老师执教六年级《怎样积最大》,刘老师的课堂,孩子们的眼睛会一直看着老师,说明了孩子是真的被数学魅力吸引。刘老师将学生一次次推向主角位置,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课上笑声不断,让学生们真正的在玩中学,学中玩。
徐斌老师执教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他很重视孩子的观点,并能弯下腰走进孩子,并对孩子的表现及时作出评价。徐老师的报告指出现代数学教学要无痕教学,做到教学无痕,“润物细无声”,他的这节课就像他说的那样不急不躁,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愧为名师,想起我去年上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不禁自惭形秽。
罗鸣亮老师执教三年级《除法》。罗老师原本想要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结果学生早就已经上过这节课了,之前的准备工作可以说是百花功夫了。但是罗老师不是我们一般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甘愿做一个“配角”,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体验学习中的探索精神。我们都明白: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但是在日常的数学课堂中,我们总是忽视了这一点,让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贲友林老师执教《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贲老师只用一支粉笔和一张作业单就能上课这一点让我非常佩服,没有过多的花哨,让孩子自己提问、自己思考、交流分享、自己解决,教师只要适时引导、点拨、鼓励,这才是原生态的课堂,是绽放思维火花的课堂。贲老师基于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突出日常理解与数学概念的区别。
数学王子张齐华执教六年级《百分数》,课的一开始张老师就强调“真”,他希望展现的是真实的数学课堂,让学习从真正的交流开始,让学生敢于说出,真实说出,听懂说出。一个小细节:张老师强调“记录下来的成果,你自己一定要弄懂”,可以看出张老师敏锐地发现了课堂中的交流已经流于形式,是假交流,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老师要做真实的授课者,同时也要让我们的学生做真实的倾听者。
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是数学老师学习成长的地方;是交流、研讨的圣殿;是视觉、听觉的盛宴;是自我提高,推陈出新,一个洗涤心灵的地方。感谢学校和领导给我指引了一个方向,感谢《现代与经典》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