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课题研讨课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
2020年4月
教学内容 |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38~39页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七第1~4题 |
教学 目标 | 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能力目标: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
教学重点 与难点 | 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
教学准备 | 实物投影、多媒体、PPT。 |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引入新知 1. 昨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比例)什么叫比例? 2.判断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⑴ 3:5和18:30 ⑵ 0.4:0.2和1.8:0.9 ⑶ 5/8:1/4和7.5:3 ⑷ 2:8 和9:27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判断过程。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 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2.出示例4 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1)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 (2)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 ⑴课件显示复习题(4组),学生验证。 ⑵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思考3/6=2/4是那些数的乘积相等。课件显示:交叉相乘。 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 规律,再验证) 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1)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 (2)做“试一试” a先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b、说出写出的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几,再分别算出外项和内项的积。 C、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做“练一练” (1)学生尝试练习。 (2)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确:可以把四个数写成两个比,根据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 断。也可将四个数分成两组,根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是否相等作出判断,其中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比较简便。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 ):4 12:( )=( ):5 先让学生尝试填写,再交流明确思考方法。 3.做练习十第1.2题 五、作业基础训练
| |
板书设计
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
|
课题研讨课记录表
年级、班级 | 六(5) | 听课时间 | 2020.4 | |||||||||||
执教者 | 金兴伟 | 性别 | 男 | 教龄 | 9 | 职务、职称 | 中小学二级 | |||||||
科目 | 数学 | 章节、课时 | 《比例的基本性质》 | |||||||||||
评 价 指 标 | 得分 | |||||||||||||
教学 目标 | 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多元化。(10分) | 10 | ||||||||||||
教学 内容 教学 策略 与 方法 |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易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10分) | 10 | ||||||||||||
围绕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学习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10分) | 9 | |||||||||||||
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实效性。(10分) | 9 | |||||||||||||
学生认真参与学习、评价活动,积极思维,敢于表达和质疑。(10分) | 9 | |||||||||||||
根据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法,为学生的学习设计并提供合理的学习资源。(10分) | 9 | |||||||||||||
教学效果 | 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扎实,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方面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和能力(10分) | 10 | ||||||||||||
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8分) | 8 | |||||||||||||
教师 素养 | 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8分) | 8 | ||||||||||||
有较为丰富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有教改创新精神,有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5分) | 5 | |||||||||||||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设计应用适时适度,操作规范熟练。(5分) | 5 | |||||||||||||
语言准确、有感染力,板书工整、合理(4分) | 4 | |||||||||||||
总分 | 96 | |||||||||||||
评
议
| 钱小菊:练习贯穿整节课的始终,从问题导学开始,金老师就利用比的意义引入,然后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在复习中导入新课; 接着金老师在新课教学后及时的分层训练,在合作交流中将练习设计成“试手气,展才气”,将易混、易错的题集中展示给学生,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辨别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高潮。 蒋朝英:在解读教材上,金老师分析得很透彻,他不仅对例题做分析,还把课后的练习都解读了。对于一些学生比较难懂的题型, 在课前老师做了处理。所以这节课金老师上得很是精彩。 高丽芬:学生训练有素,口语表达准确。本节课的练习集中体现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 整节课高密度高容量的练习,容不得学生有丝毫的懈怠,这也是金老师长期训练的结果。练习设计体现了层次性,关注了所有的学生,真正让所有学生每天都有一点进步。 |
记录人 金兴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