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课题网站!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教学资源>>文章内容
研究课:金兴伟老师执教公开课《比例的基本性质》
发布时间:2020-04-29   点击:1   来源:原创   作者:金兴伟

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课题研讨课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20204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3839页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七第14

教学

目标

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能力目标: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与难点

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多媒体、PPT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引入新知

1. 昨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比例)什么叫比例?

2.判断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51830  0.40.21.80.9

 5/81/47.53  28 927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判断过程。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 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2.出示例4

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1)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

2)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

⑴课件显示复习题(4组),学生验证。

⑵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思考3/6=2/4是那些数的乘积相等。课件显示:交叉相乘。

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 规律,再验证)

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1)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

2)做试一试

a先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b、说出写出的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几,再分别算出外项和内项的积。

C、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练一练

1)学生尝试练习。

2)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确:可以把四个数写成两个比,根据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 断。也可将四个数分成两组,根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是否相等作出判断,其中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比较简便。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 ):4 12:( = ):5

先让学生尝试填写,再交流明确思考方法。

3.做练习十第1.2

五、作业基础训练

 

 

 

板书设计

 

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

 

 

 

 

 

课题研讨课记录表


年级、班级

5

听课时间

2020.4


执教者

金兴伟

性别

教龄

9

职务、职称

中小学二级


    科目

数学

章节、课时

比例的基本性质


   

得分

教学

目标

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多元化。(10分)

10

教学

内容

教学

策略

方法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易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10分)

10

围绕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学习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10分)

9

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实效性。(10分)

9

学生认真参与学习、评价活动,积极思维,敢于表达和质疑。(10分)

9

根据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法,为学生的学习设计并提供合理的学习资源。(10分)

9

教学效果

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扎实,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方面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和能力(10分)

10

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8分)

8

教师

素养

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8分)

8

有较为丰富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有教改创新精神,有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5分)

5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设计应用适时适度,操作规范熟练。(5分)

5

语言准确、有感染力,板书工整、合理(4分)

4


                                                         总分

96


 

 

 

 

 

 

 

 

 

 

 

 

 

 

 

 

 

 

 

 

 

 

 

 

 

钱小菊:练习贯穿整节课的始终,从问题导学开始,老师就利用比的意义引入,然后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在复习中导入新课; 接着老师在新课教学后及时的分层训练,在合作交流中将练习设计成“试手气,展才气”,将易混、易错的题集中展示给学生,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辨别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高潮。

蒋朝英:在解读教材上,老师分析得很透彻,不仅对例题做分析,还把课后的练习都解读了。对于一些学生比较难懂的题型, 在课前老师做了处理。所以这节课老师上得很是精彩。

高丽芬:学生训练有素,口语表达准确。本节课的练习集中体现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 整节课高密度高容量的练习,容不得学生有丝毫的懈怠,这也是老师长期训练的结果。练习设计体现了层次性,关注了所有的学生,真正让所有学生每天都有一点进步。


记录人       金兴伟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街道朱明桥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