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 -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成长记录>>学习印记>>文章内容
许冰倩2020年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学习心得体会1
发布时间:2020-11-27   点击:1   来源:原创   作者:许冰倩

今天,我收看了2020年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主要关注作家专题阅读单元。薛法根、盛新风、蒋军晶等名师的发言让我有了许多新的思考。

本次探讨的主题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鲁迅单元。本单元选编了四篇文章:两篇鲁迅写的文章——小说节选《少年闰土》与散文《好的故事》;两篇写鲁迅的文章——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与臧克家的《有的人》,旨在让学生通过单元学习,认识鲁迅、亲近鲁迅,进而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主动阅读鲁迅的作品,真正读懂作品背后的鲁迅。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薛法根老师的发言。他指出,鲁迅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读一辈子。有人说“少不读鲁迅”,却不知少年最需要的是精神垫底。年少时,不能只读“快餐书”,需要耐着性子,读一点“经典 书”。鲁迅的思想可以跨越时空,照亮黑暗的时代,唤醒沉睡的心灵。越是身处逆境,越是满目苍痍,就越是需要鲁迅。因为他是民族之魂。

对于当今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实和鲁迅是很有距离感的。一是时代的距离。鲁迅生于1881年,卒于1936 年,学生很难感同身受那个时代的风风雨雨。二是思想的距离。鲁迅的思想就像一把匕首,直抵人性与社会的痛点和盲点,让人不敢直视。三是语言的距离。鲁迅是中国白话文学创作的开创者之一,但他的作品中用语有很多“不规范”或者“不通顺”之处,读起来比较生涩、拗口,比如《好的故事》中的很多语段,白话中夹杂着文言、方言,造成了学生阅读时的阻塞。因此,阅读鲁迅,就是要以书为媒,逾越我们与鲁迅之间的思想鸿沟,重建“美的距离”,让鲁迅成为成长道路上可亲可敬又可爱的师长、榜样与伙伴。

在带领学生走进鲁迅的同时,也不应忘记单元语文要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渗透和指导,例如《有的人》中颂扬鲁迅的三句话——“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以及“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其中两句可以在鲁迅的诗文中找到出处,读了原文,你才能读懂臧克家这么写的构思与用意。其一,“给人民当牛马”出自鲁迅的《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其二,“情愿作野草”出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在《题辞》中写道:“我自爱我的 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但其实,研究鲁迅以及鲁迅作品的文章浩如烟海,我们在引用资料帮助阅读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筛选与甄别,并非拿来主义,而是需要在自己的大脑里过滤一下。这样的参读,才能真正提升我们的阅读理解力,而不是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虽然学习的时间很短,但我受益匪浅、收获满满。以此为契机,我想:我们应及时汲取“养分”,多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理念,把所学到的教学方法整合再利用,渗透到自己的教学中,真正变成适合自己教育教学的一把“宝剑”,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街道朱明桥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