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研读教材 把握教学定位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研究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是学生对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充。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创设和提供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而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认识分数的核心概念“平均分”,建立起分数的基本表象,进而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学生也能够在老师组织的操作、观察、比较、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参与学习,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下面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几个教学片段进行反思: 一、分析学生实际,把握教学起点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的知识经验和基础为基点,准确把握教学起点。 【片段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西游记》吗?有一天,孙悟空和猪八戒去野餐。我们来看看他们带了哪些食物?谁来说一说? 提问:你们觉得这些食物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 什么是平均分呢?(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师:下面请大家拍拍手,用拍手的次数表示分得食物的数量,听明白要求了吗? 依次讨论: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个?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几瓶? 进一步讨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 提问:“半个”究竟是多少呢?请你用圆片代替蛋糕,把八戒吃的半个用水彩笔画阴影表示出来。 采访:你是怎么来表示八戒吃的部分的? 总结:对折也就是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 师:徐老师想把八戒吃的部分用数记录下来,有办法吗? 师:听说过吗?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先认识几分之一。 反思:教学伊始,通过创设猪八戒孙悟空去野餐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分食物实际需要引出“平均分”。4个苹果好分,2瓶矿泉水也好分,1个蛋糕怎样分呢?每人分得多少呢?用什么数表示呢?在学生“山穷水尽”时,点燃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思维。这样不仅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在一起,更是水到渠成引出分得同样多的方法叫“平均分”,只有准确理解了这一核心问题,才能为继续学习分数打下伏笔,且在师生互动中,及时了解学生对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现实起点。 二、关注学生状态,注重朴实有效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既需要心中有教材,更需要目中有学生。《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设计,我关注了学生的“初始状态”,对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都以适合学生的“初始状态”为原则。 【片段二】 主动参与,认识1/2 (1)教学例1---直观操作、初步感知。 师:仔细观察,我们可以用一个小短横表示平均分,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2份。 师:这一份正好是这两份中的? 生:1份。 师:这个数就是 跟我读:二分之一。 师:这一份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份呢?(也是它的1/2)看来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1/2。(板书: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回顾刚才的学习,我们是怎样得到一个蛋糕的二分之一的?同桌俩轻声说一说。 师: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书本87页有,比比谁先找到,找到的和同桌说一说。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分数各部分名称。(按照写分数的顺序介绍) 分数中间的短横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2叫分母,表示平均分成2份,分数线上面的1叫分子,表示这样的1份。 反思: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知识,所以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有一定困难的。唯有加强直观教学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含义。在教学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先是利用了圆片代替蛋糕,在黑板上进行了现场操作,加上老师的体态语和手势语以及有效的提问,让学生初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圆形的“二分之一”,并说“二分之一”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最后通过课件再次演示分蛋糕得到“二分之一”的全过程,更深层次地帮学生理解了“二分之一”的意义。这种“动静结合”与多媒体的完美融合,使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三、注重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使教学有的放矢。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活动”是指数学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问题解决等实践和思维活动。学生对新知识必须有一个“理解”或“消化”的过程。设计动手折正方形纸的1/4,以便学生加深对几分之一的抽象和概括。教学中学生折完后,展示了不同学生的折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交流,验证得到:虽然这些正方形纸的1/4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但都是把一个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所以其中的每一份都是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都能用1/4这个分数表示。相对于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更清晰、理解更透彻,整个过程是层层递进的、螺旋上升的;教学方法上有放有收;充分体现出以学生实践为主的体验学习方式,真正做到了对学生的有的放矢。 反思: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全面,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执教时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要求不应拔得过高;利用多媒体教学应该提高教学效果,如果老师对教学设计和课件的演示没有做到融合,不能适时使用,反而对教学造成一定的麻烦,教学流程就会重复、混乱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课前认真研读教材,把握好教学定位,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
栏目列表
校园新闻
- 2024-2025学年南夏墅中心小学师德…04-21
- 南小数学教研组开展第五次教研活动…04-16
- 南小开展“竞化杯”五级梯队及中高…04-14
- 萌娃向未来 蓄力巧衔接04-11
- 聚焦核心素养,打造生动课堂 ——…04-09
- 南小举行“讲究卫生,保障健康”升…04-07
- 南小举行“清明祭英烈,丰碑励青春…03-31
- 南小语文教研组开展第七次教研活动…03-28
- 责任督学深入南夏墅中心小学开展三…03-26
- 南小语文教研组第六次教研活动03-21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依托教材,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研究动态>>文章内容
教学案例——杨倩
发布时间:2021-01-18
点击:1
来源:原创
作者:杨倩
![]() ![]()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