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写本课生字词,会读文中难读的词语。
2. 快速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的大意。
3. 体会环境、心理和动作描写的作用,体会穷人的“穷”,初步感受桑娜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五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题为《跳水》,你还记得作者是谁吗?
2.(出示列夫·托尔斯泰头像。)谁来说说你对他的认识?(师点评:你了解到他的身份。你知道他的代表作。高尔基的评价点出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很高。)
3. 一起来看看老师搜集的资料,请你自由读一读。(读完把介绍隐去)读完后,你对他又有了怎样的了解呢?(是啊,当我们去了解一位作家时,可以关注他的国籍、身份、地位、代表作,这些内容合起来就构成了一张作家卡片。)
4.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小说(点ppt)——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小说发表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大家都被深深地感动了。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篇小说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动人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穷人溯源
1.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不知道你们预习得怎么样,请拿出课堂作业单,完成1~3题。
(1)第一题。点ppt。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做。纠正字音。改正,ppt出示,齐读。
(2)第二题。点ppt。(换个学生)熄灭的是火,所以就是火字旁。汹涌澎湃是什么意思呢?因此,这四个字都是三点水。忧虑是指内心的忧愁担心,因此是竖心旁。可见,我们根据词语的意思来辨别字形。改正,ppt出示,齐读。
(3)第三题,点ppt。换个同学,谁来说?预设:西蒙、渔夫、桑娜。师:同学,你把很重要很重要的人给忘了呀!生:桑娜家五个孩子和西蒙家两个孩子。师:是啊,七个小生命,也是穷人啊!
(4)如果让你把这些人物分为两类,你会怎么分?属于1类的人物上标1,属于2类的人物上标2。(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并说说你的理由)预设:(按大人和小孩分类,按家庭分类,按主次分类)
(5)看看老师分的,我们也可以按照主次来分,主要人物有——大声说,次要人物有——悄悄说。小结:看来,在阅读小说时,我们还要学会梳理人物之间的关系。
2. 现在,请你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分别做了什么事情?
(桑娜在等待外出打鱼的丈夫时去探望邻居,发现西蒙死了,她抱回了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渔夫也同意领养。)
3.同学们,在阅读小说时,我们可以先抓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想一想他们分别做了什么事情,这样就能很快把握小说的情节。
三、穷人真穷
1.在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这些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穷人(指板书,学生齐读)。你能从哪读出穷人的穷呢?板书:穷。出示自学要求:(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穷人的“穷”?圈画出关键词句,并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2)小组内交流找到的句子,然后对批注的感受互相补充。
师巡视,点拨指导。师:也许这 “穷”字藏在某个词语中,也许这 “穷”字藏在某一处细节里。细细阅读,才会发现更多的东西。阅读,就是发现。
2.好,现在谁愿意和大家分享,说说从哪些地方读到了穷人的“穷”?交流:
3.第二自然段。
(1)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预设:渔夫回家很晚,一直在工作。很晚是几点?仅仅是十一点吗?你从哪看出来的?
古老的钟,嘶哑。你关注到了家里的摆设。
(2)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可是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预设:勉强填饱肚子,那就勉强是几分饱呢?是呀,工作如此辛苦,还只能一分饱,两份饱。一起读读这句话。
(3)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A补充:黑面包不像白面包那样很软很好吃,是很硬的,没有水的话,根本吃不下去的。可见他们不仅穿的差,吃的也很差。
B讲到这,老师有一个疑问:有鱼的生活还穷吗?有些贫困的家庭可是吃不到鱼的?生:课文中说“只有”,说明只能吃鱼,没有其他的菜,天天都得吃鱼。
师:每天都吃鱼,吃得都要吐为止,也只能吃鱼,别无选择,可见生活的贫困。
(4)小结: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发现这些语句都是在写桑娜的——心理活动,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沉思)原来穷字藏在人物的心理描写中。(板书:心理描写)
(5)面对这样艰难贫困的生活,桑娜这样想:引读——不过,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
(6)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你读出了她是个怎样的人?(板书:乐观知足)
4.第一自然段。(过渡:还能从哪感受到桑娜一家的穷呢?)
(1)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你关注到了她的日常工作。
(2)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 从清早一致忙碌到深夜。
(3)(如果先说这句话,就这样处理)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心惊肉跳是什么意思?她在害怕什么?(害怕渔夫捕鱼有危险,因为外面正起着风暴。)是啊,外面是波涛——轰鸣,狂风——怒吼。
过渡:同学们,关注一下,这段对屋外的环境描写当中有很多四个字的词语,你找到了吗?请你把它圈起来。(生圈画)指名说。
(4)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
A预设:我从“寒风呼啸、汹涌澎湃”能体现出外面环境很恶劣。渔夫冒着生命危险外出打鱼,不顾安危,这样做是因为家里很穷,不得不这样做来维持生计。
过渡:你找到的这句话是在写屋外的——环境。(学生说)
B同学们,关注一下,这段对屋外的环境描写当中有很多四个字的词语,你找到了吗?请你把它圈起来。(生圈画)指名说。
C我把这些词语摘录到屏幕上。【课件出示】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指导有感情朗读。
D播放录音。听,此时此刻,风很大,浪很急。 再一起听着配乐读一读这些词语,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浮现出这些词语所描写的画面。(生读)你分明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看到了——
预设部分。
生:海浪拍击着礁石,溅起的浪花非常寒冷。
生:我仿佛看到了海浪打在沙滩上,溅起的浪花比人还要高。
生:我看到了黑压压的天空中时不时地闪过几道闪电,海浪时不时地卷起了一条条水草。
E所以,桑娜听着波涛的——引读。桑娜担心丈夫的安全,外面如此危险,他不能不去吗?
F小结:同学们,这样的天气随时都有吞没生命的危险,而渔夫为了维持家庭生计不得不驾着小船在这样的惊涛巨浪当中颠簸着,这不正写出了穷人的“穷”吗?同学们,原来“穷”字还藏在环境描写中啊!板书:环境描写
5.过渡:屋外是可怕的风暴,那屋内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A预设:屋内而是温暖而舒适。追问:你从哪些语句能感受到小屋的温暖舒适?
B读着读着,我们又仿佛把这段话读成了这样一串词语——
【课件出示】:
温暖舒适 寒风呼啸 又黑又冷
干干净净 汹涌澎湃 波涛轰鸣
炉火没熄 海浪拍岸 狂风怒吼
食具发亮 起着风暴 心惊肉跳
安静睡着
C(指着屏幕,深情地):屋外(男生读)——指读词语,屋里(女生读)——指读词语。
D是呀,外面是那么冷,那么黑;小屋里是那么暖,那么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这强烈的对比中,你又读到了什么?(板书:勤劳能干)
E小结:同学们,这就是环境描写的妙,不仅凸显出穷人的“穷”,还不露痕迹地让我们感受到人物的美好品质。让我们再来用心读一读这段文字,感受托尔斯泰写作的高明之处。齐读第一自然段。
6.过渡:你还能从哪感受到穷人的穷呢?继续交流。
预设:A 28小节“我们总能熬过去的!”从渔夫说的“熬”字中,可以显现出他们的穷,如果富有的人家收养一个孩子是很简单的事,但是他们收养的却是要“熬”过去的。
师:对他们来说,这就是煎熬。真好!你从一个“熬”字读懂了穷人的“穷”。
B在第9段就说到“五个孩子已经够她受的了”,再加两个孩子就更够她受得了。
师:也就是说从一番心理描写中,你感受到她的“穷”,是吧?(生点头)还有没有其他地方写出了穷人的穷?
引导:桑娜一家还可以勉强度日,那西蒙家又如何呢?
(1)交流。“潮湿阴冷”“稻草铺”“旧衣服”“旧头巾”“蜷缩着”(没有被子,只能用旧衣服和旧头巾盖着,看来西蒙家比桑娜家还要穷。“蜷缩着”说明屋内阴冷。)“投入眼帘的是对着门的一张床”。(如此狭小的房间,可真穷啊!)(点评:不见穷字,但穷又无处不在。)
(2)请你再细细地读一读这段文字,除了穷你还读出了什么?
(3)A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预设:说明西蒙临死前还想着自己的孩子,很爱自己的孩子,这里看出了伟大的母爱。
评价:这是对于人物的——动作描写。(板书:动作描写)(学生说)这个伟大的母亲临死前的一个小动作,就能带给我们感动,体会到这伟大母爱。(板书:伟大母爱)
B孩子呼吸均匀而平静,睡得正香甜。预设:孩子们睡得非常香甜,说明他们感到非常温暖,没有什么异常。师评价:也许母亲平时一直这样悉心照顾他们,他们才会这样适应着简陋的环境。
(4)同学们,这段话当中,王老师留意到一个细节,我们来看“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你觉得这个母亲想要抓住的是什么?
生:母亲想要抓住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体温温暖自己的孩子。评:孩子是母亲一生的牵挂。
生:想抓住两个孩子身上的旧衣服,让他们更温暖一些。
生:她还想抓住这些孩子,她想摸摸这些孩子,最后一次再摸摸他们,让他们更加得幸福。
(5)我们在读《穷人》这篇课文的时候,最容易忽略的就是这个可怜的母亲。其实,她爱孩子,也爱邻居——她多么希望邻居能收养她的孩子,但不愿意把负担转嫁给邻居。
三、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列夫.托尔斯泰写这篇小说时,抓住了环境、心理、动作等一系列的细节描写,通篇没有一个“穷”字,但是让我们感到“穷”无处不在,这就是大师经典作品的魅力!(边说边指板书)
2.是啊,这些穷人可真穷,从他们的居住环境、家中摆设、穿着、饮食、工作辛劳等我们都能一一感受到。但他们关爱孩子、关爱丈夫、勤劳能干、乐观知足,读到这,你觉得他们到底是穷还是不穷吗?
3.(出示名言)洛克曾说:“优良的品性是真正的财富。”小说中的人物虽然物质贫穷,但精神富有,下节课我们继续细细品味桑娜和渔夫那富有的一面。
4.布置作业。
板书: 13 穷人
心理描写 乐观知足
穷 环境描写 勤劳能干
动作描写 伟大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