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课题网站!
栏目列表
《认识角》教学设计、评课记录
发布时间:2019-04-23   点击:1   来源:原创   作者:何燕萍

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课题研讨课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2019 4  

教学内容

认识角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通过操作活动感知角有大小的,初步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会凭观察或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感知角的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事物的观察抽象出角的图形,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对角的特征的掌握,在操作中初步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活动角、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明和小红正在做手工,他们准备了哪些东西?这些物体的表面上就藏着我们的图形朋友——角。

二、研究探索,掌握新知。

1、认识角

(1)自主找角

谈话:你能找到这些物体面上的角吗?

指名学生到黑板前找一找,指一指,把找到的角都指出来。

小朋友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很快就找到了这些物体表面上的角,我们先把这三个物体表面的角请下来认一认.

(2)抽象出角,画角

播课件,从三角尺、纸工袋、闹钟上抽象出角。

这些图形都是角,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认识角)。

谈话: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指名回答

(根据回答,相机揭示角各个部分的名称)尖尖的一端叫做顶点,角有两条边,而且是直直的。

(3)小结:通过观察和比较,我们找到了角的两个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

(4)介绍角的表示方法:角一般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这条弯弯的弧线就是角的标记。

(5)找到了角的特点,你想和老师一起画一个角吗?伸出你的手指,跟老师一起一边说一边画。(教师示范画角的方法,注意:画边时从顶点开始画,提醒学生画上角的标记。)

画完后再认一认角的顶点和两条边,齐读角的两个特点。

2、完成想想做做 第1题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小朋友们认识角了吗,那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请小朋友们先找到角打上勾,再把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指给同桌看一看。

指名上前回答,说出判断的依据,并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说一说为什么第2、第4个图形为什么不是角。

3、完成想想做做 第2题

你能数出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吗?先标上角的符号再填空。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

交流并指出角在哪里,指出顶点和两条边。

(利用错误资源,第3个图形,因为从顶点出发的两条边是直直的,所以有2个角。)

三、寻找生活中的角

1、师:角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比如数学书的面上也有角。

指名说一说数学书上的角,看视频学习正确的指法。

2、请大家仔细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有角,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说给同桌听

在教室找一找角,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汇报找到的角

3、总结:小朋友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我们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上都有角,其实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找生活中的角我们再次加深了对角的认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

四、感悟角的大小

1、做一做:

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又进一步认识了角。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角,好吗?

同桌合作选择一种材料做成一个角,做好后指给同桌看看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提供吸管、链接棒、硬纸条、图钉、毛线)

展示不同材料做成的角。

动手操作:

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吗?再大一些呢?再大一些呢?

变小一些呢?再小一些呢?再小一些呢?

你有什么发现?(提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2、刚才我们张开角的两边角有什么变化?合拢角的两边呢?(边说边一起做)

3、小结: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板书:角是有大小的)

4、比较角的大小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师:下面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个最大,那个最小吗?(课件演示)

同桌讨论,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全班交流

小结:小朋友判断得很正确,我们通过比较时针和分针张开的大小就能确定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比一比,说一说,请小朋友拿出三角尺(等腰三角形)比一比,第一个角与这个三角尺上的哪个角一样大?

学生动手操作,同桌互相说一说方法,比一比谁的方法更好

交流方法

小结:我们是这样来比较两个角的,先把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也重合,看另一条边,哪一条边在外面,哪个角就大,如果重合,那两个角就一样大。(教师同步演示)

另外两个角分别与三角尺上的哪个角一样大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

指出:通过刚才的操作让我们知道了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

五、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顶点    边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角是有大小的

 

 

 

课题研讨课记录表

年级、班级

二(2)

听课时间

2019.4.23

执教者

何燕萍

性别

教龄

21

职务、职称

小高

    科目

章节、课时

第一课时

评 价 指 标

得分

教学

目标

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多元化。(10分)

9

教学

内容

教学

策略

方法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易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10分)

9

围绕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学习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10分)

10

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实效性。(10分)

10

学生认真参与学习、评价活动,积极思维,敢于表达和质疑。(10分)

9

根据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法,为学生的学习设计并提供合理的学习资源。(10分)

10

教学效果

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扎实,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方面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和能力(10分)

9

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8分)

8

教师

素养

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8分)

7

有较为丰富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有教改创新精神,有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5分)

5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设计应用适时适度,操作规范熟练。(5分)

4

语言准确、有感染力,板书工整、合理(4分)

4

                                                           总分

94

 

 

 

 

 

 

 

 

 

 

 

 

 

 

 

 

 

 

 

 

 

 

 

 

 

一、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当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才学得兴趣盎然,对数学充满亲切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法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在课堂上只有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与充满活力的氛围,学生才能变得鲜活起来,才能学的轻松愉快。教师这堂课上始终注意了这一点:从课题的导入由生活中来到课的结尾游戏到生活中去。

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在操作中思考,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是直观性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形象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这一思维活动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这—外部活动,来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在这节课的教学中, 老师通过让学生数角、画角、拼角等活动,使学生边想、边做、边说,学生的脑、手、口共同参与活动,可以达到统一和谐。让学生在直观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加深了对角的认识,更加完善了对角的知识的认知结构。

记录人         董玉霞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街道朱明桥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