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课题研讨课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
2019年 4 月
教学内容 | 认识角 |
教学 目标 |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通过操作活动感知角有大小的,初步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会凭观察或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感知角的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 |
教学重点 与难点 |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事物的观察抽象出角的图形,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对角的特征的掌握,在操作中初步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活动角、三角尺。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明和小红正在做手工,他们准备了哪些东西?这些物体的表面上就藏着我们的图形朋友——角。 二、研究探索,掌握新知。 1、认识角 (1)自主找角 谈话:你能找到这些物体面上的角吗? 指名学生到黑板前找一找,指一指,把找到的角都指出来。 小朋友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很快就找到了这些物体表面上的角,我们先把这三个物体表面的角请下来认一认. (2)抽象出角,画角 播课件,从三角尺、纸工袋、闹钟上抽象出角。 这些图形都是角,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认识角)。 谈话: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指名回答 (根据回答,相机揭示角各个部分的名称)尖尖的一端叫做顶点,角有两条边,而且是直直的。 (3)小结:通过观察和比较,我们找到了角的两个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 (4)介绍角的表示方法:角一般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这条弯弯的弧线就是角的标记。 (5)找到了角的特点,你想和老师一起画一个角吗?伸出你的手指,跟老师一起一边说一边画。(教师示范画角的方法,注意:画边时从顶点开始画,提醒学生画上角的标记。) 画完后再认一认角的顶点和两条边,齐读角的两个特点。 2、完成想想做做 第1题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小朋友们认识角了吗,那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请小朋友们先找到角打上勾,再把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指给同桌看一看。 指名上前回答,说出判断的依据,并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说一说为什么第2、第4个图形为什么不是角。 3、完成想想做做 第2题 你能数出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吗?先标上角的符号再填空。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 交流并指出角在哪里,指出顶点和两条边。 (利用错误资源,第3个图形,因为从顶点出发的两条边是直直的,所以有2个角。) 三、寻找生活中的角 1、师:角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比如数学书的面上也有角。 指名说一说数学书上的角,看视频学习正确的指法。 2、请大家仔细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有角,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说给同桌听 在教室找一找角,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汇报找到的角 3、总结:小朋友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我们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上都有角,其实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找生活中的角我们再次加深了对角的认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 四、感悟角的大小 1、做一做: 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又进一步认识了角。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角,好吗? 同桌合作选择一种材料做成一个角,做好后指给同桌看看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提供吸管、链接棒、硬纸条、图钉、毛线) 展示不同材料做成的角。 动手操作: 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吗?再大一些呢?再大一些呢? 变小一些呢?再小一些呢?再小一些呢? 你有什么发现?(提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2、刚才我们张开角的两边角有什么变化?合拢角的两边呢?(边说边一起做) 3、小结: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板书:角是有大小的) 4、比较角的大小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师:下面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个最大,那个最小吗?(课件演示) 同桌讨论,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全班交流 小结:小朋友判断得很正确,我们通过比较时针和分针张开的大小就能确定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比一比,说一说,请小朋友拿出三角尺(等腰三角形)比一比,第一个角与这个三角尺上的哪个角一样大? 学生动手操作,同桌互相说一说方法,比一比谁的方法更好 交流方法 小结:我们是这样来比较两个角的,先把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也重合,看另一条边,哪一条边在外面,哪个角就大,如果重合,那两个角就一样大。(教师同步演示) 另外两个角分别与三角尺上的哪个角一样大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 指出:通过刚才的操作让我们知道了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 五、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
| |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边
顶点 边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角是有大小的
|
课题研讨课记录表
年级、班级 | 二(2) | 听课时间 | 2019.4.23 | |||||||||||
执教者 | 何燕萍 | 性别 | 女 | 教龄 | 21 | 职务、职称 | 小高 | |||||||
科目 | 数 | 章节、课时 | 第一课时 | |||||||||||
评 价 指 标 | 得分 | |||||||||||||
教学 目标 | 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多元化。(10分) | 9 | ||||||||||||
教学 内容 教学 策略 与 方法 |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易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10分) | 9 | ||||||||||||
围绕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学习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10分) | 10 | |||||||||||||
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实效性。(10分) | 10 | |||||||||||||
学生认真参与学习、评价活动,积极思维,敢于表达和质疑。(10分) | 9 | |||||||||||||
根据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法,为学生的学习设计并提供合理的学习资源。(10分) | 10 | |||||||||||||
教学效果 | 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扎实,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方面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和能力(10分) | 9 | ||||||||||||
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8分) | 8 | |||||||||||||
教师 素养 | 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8分) | 7 | ||||||||||||
有较为丰富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有教改创新精神,有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5分) | 5 | |||||||||||||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设计应用适时适度,操作规范熟练。(5分) | 4 | |||||||||||||
语言准确、有感染力,板书工整、合理(4分) | 4 | |||||||||||||
总分 | 94 | |||||||||||||
评
议
| 一、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当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才学得兴趣盎然,对数学充满亲切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法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在课堂上只有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与充满活力的氛围,学生才能变得鲜活起来,才能学的轻松愉快。教师这堂课上始终注意了这一点:从课题的导入由生活中来到课的结尾游戏到生活中去。 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在操作中思考,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是直观性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形象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这一思维活动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这—外部活动,来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在这节课的教学中, 老师通过让学生数角、画角、拼角等活动,使学生边想、边做、边说,学生的脑、手、口共同参与活动,可以达到统一和谐。让学生在直观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加深了对角的认识,更加完善了对角的知识的认知结构。 | |||||||||||||
记录人 董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