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 | 唐明丽 | 学习日期 | 2019.5.6 |
学习内容 | 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 | ||
主要理论观点 | |||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推进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新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与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二、探究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生活化的练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应用和发展数学。 | |||
学习心得体会 | |||
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把生活中的数学引进课堂”这一基本理念,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发挥出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创造性, 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开始,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的数学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学生倾心于此,才会积极主动的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艺术更要讲究。在导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性地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材料,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可以做到以下几点:(1)创设直观性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2)创设描述性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3)创设欣赏性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4)创设体验性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在数学中也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变“小课堂”为“大课堂”,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再变“大课堂”为“小课堂”,引申到新课教学中。 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重视“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它的手指尖上。”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才干,必须要重视实践操作训练,提高动手动脑的活动量,使学生在手脑并用的实践操作中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理解。为此,在教学中必须将培养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2)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人必须具备的一种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对练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给学生以不同寻常的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综上所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只有从生活实际出发,在新课的导入、练习的设计、数学问题的设计等方面充分考虑数学的生活性,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我们的教学更贴近生活,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利用生活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数学真正与生活实际隔合在一起,长此以往,不断深化,学生就会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精彩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