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课题网站!
栏目列表
抓好说话训练,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发布时间:2019-03-06   点击:1   来源:原创   作者:唐明丽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已经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现在很多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注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几何图形的解题能力,不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得过多,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相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同时,学生的作业负担沉重,在课堂里做练习,回家还要完成大量作业,学生对数学课只能望而生畏。这种现象需要改变。

关键词:说话训练    数学素质

谈到说话训练,许多老师都会认为这是语文课的任务,其实并非如此。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已经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现在多数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几何图形的解题能力,这是对的,无可非议。但是用什么手段来实现教学要求呢?不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得过多,越到高年级,学生说话的机会越少,到了毕业班,只能是教师“满堂灌”了。课堂里,教师讲,学生听,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相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同时,学生的作业负担沉重,在课堂里做练习, 放学后有时还得参加“基础班”、“补课班”或“智力班”等,无非也是完成各种练习。毕业班可能还要加码 ,参加课外的“提高班”,回家还要完成大量作业,学生对数学课只能望而生畏。这种现象一定要改变,从学校内部来说,一定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数学课的教学方法上除了采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学及实验动手等手段外,教学中还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气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计划地对学生加强说话训练好处很多,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学习。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学习数学概念 、性质、法则是个难点。在平时测验、考试中错误率较高。教学中,教师在通过实物、教具、电教演示或实际事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含义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加深理解。

3.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当然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不能说数学教学中就没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责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我们各科教师都应有责任“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如果说语文学科,要求学生口头表达的内容更形象、生动的话,那么数学学科要求学生说话更准确 、精练。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需要准确无误,并且逻辑性强,有时需当机立断的敏捷性,所以数学教师根据教材有计划地并严格训练学生说话,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4.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很有必要,一定要认真抓好。那么在数学课中如何进行说话训练呢?我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尝试。

  1. 抓住“过渡”比较说

    义务教育材料的编写依据了“最近发展区”的原理,非常注意承上启下,旧知迁移。每教学一个知识点, 大都安排了复习题或准备题,在新旧知识的沟通处,教师应让学生说一说例题与复习题有什么异同,在解答上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说明使学生弄清解题的思路。

    如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教材中安排了一道复习题和例题。

    复习题  小营村全村有耕地75公顷,其中棉田占                                               。小营村的棉田有多少公顷?

    例1  小营村有棉田45公顷,占全村耕地面积的。全村的耕地面积是多少公顷?

    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复习题和例题这个新旧知识的沟通处比较说明条件与问题的异同以及在解法上的联系,使学生弄清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及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做到既能有条理的思考问题 ,又能清楚地说出完整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

  2. 紧扣问题启发说

    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十分重视学生对问题进行判断、推理,要求学生自己归纳结论,自己进行分析比较,并设计了许多问题,让学生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进行思考。

    如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十一册中,教学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教材要求学生总结计算法则;教学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材要求学生比较一组题中的几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各把谁看作单位“1”?教学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材要求学生说明用算术解法直接列式与列方程解答的解题思路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等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紧扣这些问题,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凭借图表想象说

    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中有不少插图、线段图,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图表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看图说图意,看图编题,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如教一年级学生学习加减法应用题时,教师设计两幅图。每幅图中的河岸上都有5只鸭,河里都有3只鸭, 但河里的鸭子游水的方向不同,一幅是“游来”,一幅是“游去”。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题意说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应用题结构的认识。

  4. 感知实例抽象说

    在概念教学中,注意让学生感知一些实例,通过语言描述建立起表象,从而理解概念。

    如学生对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常常使用混乱,这是由于学生头脑中缺乏各单位相应的表象所致。在教学面积单位时,教师可让学生在感知实物(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小的物体表面)的基础上,抽掉实物,再让学生闭上眼睛默想实物的形象,最后用语言描述有关面积单位的形象,就能促进对面积单位的理解掌握。

  5. 扩展运用自由说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在练习中,可以组织编题训练和一题多解训练,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不拘形式地自由地说出来。

    例如当学生解答“一辆汽车4小时行驶160千米。照这样计算,要行驶560千米,需要几小时?”当问及可用几种方法解题时,学生发言如下:

    (1)先求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再求560千米里包含几个每小时的千米数则需要几小时。

    (2)可以先求行1千米要多少小时,然后用每千米所用的时间乘以560就得到560千米所用的时间。

    (3)看560千米里有几个160千米,有几个160千米,则有几个4小时。

    (4)可用比例解。由于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160千米与4小时比值等于560千米与x小时的比值。

    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思维非常积极,自由表达,相互交流,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六、合作交流平等说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给学生主动合作、主动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增强与人合作,与人交谈的能力。由于小组合作交流时几乎没有老师的干涉,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他们可以自由地发表各自的见解,相互补充,相互学习,从而大大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例如: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的时候,我是这样创设教学过程的:出示思考题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1、)比与商、分数有什么联系?

    (2、)在除法和分数中,我们分别学习了什么性质?请叙述出来。

    (3、)你认为在比中有类似的性质吗?你能用恰当的语言叙述出来?

    教学实践证明,结合数学特点,对学生加强说话的训练,既能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从而较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街道朱明桥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