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记录
学习者 | 王湘茹 | 学习日期 | 2019.5 |
学习内容 |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 ||
主要理论观点 | |||
本书通过剖析发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真实事例,阐述了数学的核心概念与基本技能有哪些、怎么教等内容。通过案例来呈现,使得教学的“有效性”既有针对性又有扩展性。正如引言中所提到的,把握数学本质+研究学生=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构成元素有以下几点: 一、把握数学本质是有效教学的根本; 二、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有效教学的保障; 三、确定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三维”教学目标; 四、设计“有过程”的教学才能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 |||
学习心得体会 | |||
要达成有效教学,应该在“吃”、“用”及反思上多做文章。 一、吃透学生,吃准教材 在课前准备中,教师应该经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学生是否具备了新知学习所必需的认知基础:学生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新知?掌握的人数、内容、程度怎样?只有准确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找准学习起点。教师对目标的定位要准,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对目标定位要全,既要有知识技能的目标,又应有发展性的目标。教师着重要搞清哪些方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需要在教学中“浓墨重彩”加以突破,哪些方面可作“淡化处理”,只需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稍作点拨即可。 二、用活教材,用好学生 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或根据教学的需要,或针对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我们常说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