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成员外出培训、听课汇报表
姓名 | 贲友林 | 时间 | 2019.5 | 地点 | 星辰实验小学 |
内容 | 《鸡兔同笼》 | ||||
学习过程 | 一、问题驱动――了解学情(学生现在在哪里?) 课始,老师问学生听说过“鸡兔同笼”吗?提问:“为什么叫鸡兔同笼呢?”等问题。 二、“研究单”牵线――掌握学情(学生将走向哪里?) 研究单是这样的:鸡兔同笼,有9个头,26条腿,鸡和兔有多少只?请打√,再分析尝试 (1)■我会做这道题 ■我感觉我不太会做这道题 我会分析与解答 我的尝试 (2)解决这个问题,我的体会和疑问? 三、分享思考――回顾学情(学生如何走向那里) 学生用画图、假设、枚举等方法解决问题,针对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探讨。 | ||||
学习反思 | 课堂中贲老师利用研究单能够把学生的思考过程详细记录下来,同时着重让学生分析和解答。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学习单展示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暴露了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打通了不同策略下的解决问题,让画图、枚举、假设、折半等方法找到了共同的特点,沟通了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过程中,贲老师更加关注了学生校内和校外知识的区别,让校内的知识更有价值。他让学生在10÷2=5(只)这个地方放慢了脚步,让学生来思考为什么得数是鸡?让学生避免机械性的背诵“假鸡得兔,假兔得鸡”的训练过程,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贲老师的这节课,没有多媒体动态的演示,没有各种教学用具的辅助,但是课堂上学生思维的泉涌、知识火花的碰撞,直射出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与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