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教材培,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课题阶段性总结
常州市南夏墅中心小学 何燕萍 2019.6
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
组织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在学习中我们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实效性,以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主、自由学习相结合,搞专题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形式。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通过学习和研究,每个成员撰写了有关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反思随笔,制作了精美实用的课件,还在学校公开上了公开课,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课后和校内所有的数学老师及其主管教学领导通过自我反思和集体评议的方式共同探讨课中的得失,收获颇丰。
2、认真组织实施开展课题研究,吸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自本次课题活动研究工作开展以来,校领导小组为课题组提供了形式多样的课题培训和研讨活动,使得研究人员开阔了视野,吸取了经验,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使课题的计划不断地变为课题的实践并取得成效。课题组制定了详尽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确定分期研究目标,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初步探索;确定研究的重点,选定课题组实验人员,确定实验成员的具体工作;确定每月开展1-2次课题组研讨活动,交流经验。
3、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校正研究方向
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和日常的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针对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原因进入了深入的研究,影响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原因及对策如下:
(1)学生对数学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些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往往急功近利,仅瞄准要解决的问题,并没有对题目中的条件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挖掘,有的甚至连内容都没有看完,就动手解题,结果找不到解题思路和方向,或者出现错误的结果。殊不知,要解决问题,必先分析问题。这就需要对所给材料认真阅读,阅读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2)对数学语言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较弱。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每个特定概念都有其相应的内涵和外延,学生必须了解每个数学术语和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才能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对教材的真正理解,形成知识结构。
(3)对数学问题的分析方法掌握不够。
数学阅读首先是数学语言符号的感知和认读。在对数学问题的阅读分析时,需要对数学信息进行层次性和条理性的处理。利用一定的分析方法,达到解题的目的。常见的分析方法有:分析法、综合法、图示法、列表法等。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下降。
平时教学中,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紧,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基本上是一讲到底。没有认识到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使得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下降。
(5)学生阅读的信心和兴趣不足。
数学阅读是一种从书面数学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是一种由多种心理因素参与的认知活动。高中学生心理上的认知、情感及个性已发展到一定程度,自我意识较强,但学习动机还不够稳定,意志品质也不够成熟,这可能会使得他们在数学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就放弃阅读,从内心排斥阅读。数学阅读不像文学阅读,有故事性与趣味性,很多学生在阅读时缺乏耐心,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导致阅读能力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