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课题网站!
栏目列表
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20-06-25   点击:1   来源:原创   作者:黄小娟

                 教学案例

难点利用故事,促进探索。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因为它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媒体计算机的优势,把难点利用故事化简,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例如:以前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决》时有以下一个片断:  屏幕动画先后出示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  师:请看屏幕——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是谁呢?她有几位好朋友,又是谁呢?  生:七个小矮人。  师:数一数,七个小矮人都来了吗?  随着学生数数,屏幕出示17,再在七个小矮人手拿气球中出现71421三个数。  师:七个小矮人他们每人手拿一只气球,你能看出气球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吗?  生:后一个比前一个多7  生:第一个数是7,第二个数是7+7,两个7相加是14,第三个数是2137相加是21  师:接着往下写,是哪些数呢?  学生回答28354249,屏幕中出示各数,我就追问是怎样想的。  师:我们一起把这一列数读一读。  学生读7142128354249  师: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  生:7  师: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一个7是多少?27呢?“21”是几个7?几个7相加得28……  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1772714……  师:今天这节课如果我们学习乘法口诀,将学习——  随着学生回答完成课题板书:7的乘法口诀,  在精练的故事情节中,没有过多的渲染,有的是一个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拥有快乐的学习心态。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个性特点的发展和教学能力的形成,都来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而参与程度却与学生对数学学习是否感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学生对枯燥无味的数学一般都缺乏兴趣,对数学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地动口、动手、动脑,配合教师的教学呢?就成了数学老师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和实践,我发现,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教学资源,能树立学生的创造意向,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创造才干的发挥,使学生心理实现想学要学的质的飞跃,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街道朱明桥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