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课题网站!
栏目列表
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20-06-16   点击:1   来源:原创   作者:胡晓华

教学案例

一年级上册的“加减混合”是以看图列式的方式呈现的,先列式再计算。我生怕学生难以理解图意,特地让学生先看图,并多说说图的意思,然后列算式解答。因为图中再现了公交车站上、下车的情景,多数孩子有生活经验,孩子们都说得很不错,而且例题解答得"驾轻就熟”,我就毫不犹豫地放手让他们去尝试完成其它练习。
    在学生解答的过程中,我像往常一样巡视了一番,可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怎么会频繁地出现11-3+4这个算式呢这真是我始料未及的,学生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出现这样的错误,问题出在哪儿呢几位学生的回答让我恍然大悟课前我根本没考虑到这种情况:“地上本来有11个球,小明先抱走了3个,后来小刚又抱来了4个。现在一共有几个球?”本来我认为比较简单的一个问题,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新教材的“解决问题”类型非常多,小学低年级数学中的解决问题”主要是图画式解决问题、图文式解决问题”。刚才片段中的这道题的意思学生理解起来肯定是不困难的,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原来总数是7个,然后是“先抱走,再抱来,那么我想他们肯定会做的。可是恰恰就在这幅“图”中,学生迷茫了:“原来总数到底是几个呢?究其原因是学生竟对“箭头”的存在视而不见,并未理解这是发生在一前一后的两件事,没有理解右边地上的4个球就是左边地上的4个球。
    如何让低段的学生在识字量有限的情况下,有效地审题呢?
    在课堂.上,教师自己的教学语言首先要简练明确,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要指向清晰,尽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价值的信息中去。慢慢地,学生就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画面,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对学生(尤其-年级学生)的看图能力要重点进行培养和训练,特别是在看图的顺序、看图的角度上加以辅导。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街道朱明桥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