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2
发布时间:2020-04-16
点击:1
来源:原创
作者:樊晓霞
理论学习记录
学习者 | 樊晓霞 | 学习日期 | 4.16 |
学习内容 |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
主要理论观点 |
1、设计预习任务指导阅读 在指导学生预习新课时,小学数学老师可以设计相应的预习任务辅助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活动,由此既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取新知识的相关信息,然后结合预习成果到课上进行针对性学习。比如,数学老师可以围绕《认识时间》来设计预习任务,要求学生们通过阅读课本寻找概念,了解钟表的构成,认识分针、时针、秒针,同时尝试自主绘制钟表来展示个人一天的作息,并将表盘上的时间准确读出来,从而增强他们的阅读水平,并顺利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 2、在合作中促进学生阅读 在小学数学课上,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成不同的小组,要求他们通过合作阅读来整合信息,同时分享各自的收获,通过思考、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有助于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切实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就比如,数学老师可以指定学生合作阅读《混合运算》这一章的内容,先让他们阅读例题来列算式,并说一说应当怎样计算,然后寻找书中对应的运算法则,通过阅读分析自己的运算思路是否正确,还可将个人阅读所得信息整合起来,形成更加完善的运算方法,并通过阅读分享出来,便于组内成员思考和借鉴,进而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不断增强其自主学习的效果。 |
学习心得体会 |
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创设各种生动的情境,并在其中融入相应的阅读素材,由此触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发散思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数学老师可以在讲《认识图形(一)》的内容时,用学生熟悉的各种生活物品来设计情境,且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对生活物品的外观进行简化,突出其形状,并调整成学生喜欢的颜色,然后要求学生以“xx是xx形的”句式进行表达,并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准确判断各种图形,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并顺利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