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课题网站!
栏目列表
研讨课记录
发布时间:2020-07-02   点击:1   来源:原创   作者:王湘茹

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课题研讨课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2020  5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口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进位加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位数进位加的得数。

2.使学生在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和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进一步感受探寻口算方法的策略,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以及口算能力,获得可以根据已有知识,方法学习新内容的初步经验。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思考、交流、倾听,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初步培养交流、合作的意识,体会学习的成功,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与难点

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方法。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算理。

教学准备

师生准备小棒,教师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出示口算卡片,指名说出得数

4+6=                 4+9=

20+10=               20+13

6+5+30=              9+3+40=

2、指名口答,并要求说出思考过程

25+4=           25+40=

二、创设情境

场景描述,提出问题:星期天,小明、小亮和小红到郊外游玩,休息时,他们打算互相欣赏个人所带的画片。图中三个小朋友各说了什么?你能根据他们所说的话,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依次呈现如下的算式:

9+6     24+6     24+9     9=24=6

提问:这些算式中,哪些是已经学过的,你能很快算出得数?哪些你觉得口算比较困难,需要想一想?

指出:9+6是已经学过的算式,9+24+6涉及三个数相加,留待以后学习。今天,我们主要学习24+6和24+9的口算方法。

启发:在第四单元,我们也学过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那么24+6、24+9与前面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有什么不同?(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了)

明确:今天我们一起探索这种算式的口算方法。

三、探索新知

 1.教学24+6=?

(1)提出要求:这道题你会算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可以先算出结果再摆小棒验证;也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思考怎么算。有困难的,同桌两人合作探究。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组织讨论:你是先算的几加几?把4根小棒与6根小棒合成10根之后,你接着做了什么?为什么要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3)明确: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也就是把10个一変成了1个十。这样一来,就能很快知道24+6得3个十,也就是30。

(4)板书“24+6=”,提问:刚オ大家提到先算4+6,4是从哪儿来的?(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把24分成20和4)4+6得多少?(板书10)接下去要算多少加多少?(板书30)

(5)提出要求:你能看着黑板上的分解式,把24+6的计算过程再说一说吗?

(6)师生共同小结:计算24+6时,一般先算4+6=10,再算20+10=30。

2.教学24+9=?

(1)启发:根据计算24+6的经验,想一想,计算24+9时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交流后,要求他们把书中的分解式填完整。

(3)组织讨论:13是哪两个数相加的和?33呢?你能看着分解式再把24+9的计算过程完整地说一说吗?

(4)师生共同小结:计算24+9时,一般先算4+9=13,再算20+13=33

(5)如果学生中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的不同算法。只要结果正确,思路合理,教室就要充分肯定,并让大家分享。

、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各自填一填,再要求他们看着分解式说一说每道题各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第一组中的3道题。学生完成后,交流:比一比,这三道题有什么联系?

小结:第一题是7+3=10,下面两道题也要先算7+3=10。不同的是,第二题着还要算10+40,第三题接着还要算10+80。

要求学生依次完成其余两组题。学生完成后,组织相应的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建议学生先轻声说说每道题各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填写得数。

学生完成后,选择两题让他们再说说计算过程。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读题

要求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启发:如果把盒子里现在的光盘看作两个部分,你知道是哪两个部分吗?要求现在盒子里一共有多少张光盘,需要把这两个部分怎么样?

在学生列式解答后,指名口答。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24+6=30(张)

                             20  4

先算4+6=10

再算20+10=30

课题研讨课记录表

年级、班级

一(3

听课时间

2020.5

执教者

王湘茹

性别

教龄

3

职务、职称

中小学二级

    科目

数学

章节、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1课时

   

得分

教学

目标

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多元化。(10分)

9

教学

内容

教学

策略

方法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易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10分)

9

围绕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学习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10分)

10

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实效性。(10分)

10

学生认真参与学习、评价活动,积极思维,敢于表达和质疑。(10分)

9

根据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法,为学生的学习设计并提供合理的学习资源。(10分)

10

教学效果

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扎实,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方面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和能力(10分)

9

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8分)

8

教师

素养

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8分)

7

有较为丰富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有教改创新精神,有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5分)

5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设计应用适时适度,操作规范熟练。(5分)

5

语言准确、有感染力,板书工整、合理(4分)

4

                                                         总分

95

 

 

 

 

 

 

 

 

 

 

 

 

 

 

 

 

 

 

 

 

 

 

 

 

 

本课王老师运用了直观教学的模式,让学生认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进位加法的理解,掌握当个位上两个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做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环节,为学习提供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机会。

本课特点如下:

1.创设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加法问题。

2.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目的是展示学生探索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

3.设计了形式丰富的练习,由易到难,从设计的计算题组,让学生算算比比,掌握相关计算的联系与区别。

 

记录人      唐明丽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街道朱明桥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