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对个人、对家庭,还是对社会,人际关系都是很重要的、基础性的东西。只有当人际关系偏离道德、法律等社会规范时,它才是不好的和需要予以纠正的。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包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其基本的、主要的内容,就是一步步学习正确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天真、好奇、善良而敏感地观看着周围的人们相互之间是如何对待相处的。时间长了,孩子们受与自己关系比较亲近尤其是自己比较信任的人的影响,接受他们的许多观念和行为方式,把他们作为自己的榜样进行模仿。这些被孩子作为榜样的人可能是同学、老师、亲戚、朋友,但最主要的和最重要的总是父母。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孩子感到最亲近的、最信任的总是自己的父母,而且孩子在家里、在父母身边看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是最真实、最细微、涉及的方面最为广泛、与孩子自身关系最为密切的,因而最能打动孩子,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如果父母做得好,把夫妻关系处理得合情合理、健康文明,就会成为照亮孩子成长的灯塔。要是做得不好,夫妻之间的相处不能给孩子提供正确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孩子在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和行为上就会受到不良影响,这种不良影响会严重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论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很难消除这种不良影响。所以,夫妻关系应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因为这对孩子的成长实在至关重要而又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替代。一般说来,孤儿的成长所以困难,就是因为他们失去了父母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引导,他们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上的摸索不能不艰难而漫长。
那么,夫妻关系应该以什么样的光去照亮引导孩子的成长呢?按照美国家庭教育专家克雷格·厄特比的看法,是"父母之间表现出来的爱与尊重"。夫妻之间的这种爱远远不只是爱情、异性的爱,它还是家人、亲情的爱,伙伴、朋友的爱,人与人之间的人情之爱、同情之爱、理解之爱、宽容之爱、信任之爱、欣赏之爱,更是一种同甘苦、共患难的携手跋涉之爱,一种相知相许、相濡以沫的生死守护之爱。这样的爱才真正使尊重有了稳固的基础,夫妻之间才会真正尊重对方的尊严、人格、工作、职业、观念、情感、利益和各种选择。有了这样的爱和尊重,就真正把对方当成了人,同时也把自己当做了人。这样的夫妻关系当然要非常自觉、非常努力才能做到,但它确实是孩子健康成长所需要的,也是绝大多数夫妻所向往的,更是孩子们所喜欢和盼望的。实际上,对大多数夫妻来说,它也绝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只要有心去做,总能一步步接近这个目标的。其实,爱也好,尊重也好,它们的实质都是一个字,即"理"。夫妻关系只要讲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要讲理,灯塔就立起来了,一种讲道理的夫妻关系,加上源于"不忍之心"的情义,就可称之为顶级的或极品的夫妻关系,它一定会将孩子引向文明,引向真善美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