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他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培养。他给几个儿子选择的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唐太宗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唐太宗知道后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迎接老师。有一天唐太宗知道他的第四个儿子对老师不尊敬,他十分生气,他当着老师的面批评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老师,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一个人无论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如果饮水思源,他都不应该忘记老师在自己成长道路上所花费的心血。老师,是心灵的拓荒者。蒙昧的童心,有了老师的辛勤耕耘,便萌发出春天般的勃勃生机,萌生出翱翔于未来世界的理想的翅膀。 教育是能人和英才的孵化器,而老师则是智慧之光的引路人:一次循循善诱的点拨,可能启动一名未来科学家探根寻底的执著;一次情真意切的赞许,可能激发一名未来艺术家才华四射的灵性;一次满怀期待的鼓励,可能打开一名未来文学家包容万物的胸襟……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在涓涓滴滴的知识浇灌中茁壮成长,最终成为各行各业的生力军,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栋梁之材。 不管你曾经就读于大城市的名校,还是曾经发蒙于简陋的村小,这一生最受用不尽的,就是老师在你心中播下的知识的种子。即使你的成就已经令人仰视,也决不能忘记,是你的小学、中学和大学的老师们用坚实的肩膀,托起了你今日的辉煌。可以说,全社会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因为受过老师的教诲,得益于老师的恩惠,才有了各自的事业和成就。所以,中国自古就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然而,近几年来不知什么原因,尊敬师长尊重老师的行为意识在社会上越来越淡,老师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在不断地贬值,甚至有不少家长谈及学校与老师时言辞不当,言语不恭。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启蒙教育最重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其父母对师的不敬必有其子对师的不爱。导致学生虽为老师所教导,但却不尊师不爱师,甚至也模仿家长的样子从内心深处在贬损老师,蔑视老师。“亲其师乐其道”,不爱老师,不尊敬老师怎么可能会好好听老师的言传身教呢?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需要从小养成。古人唐太宗教子尊师为我们树立了典范,一代伟人毛泽东在给他的老师徐特立的祝寿信中所说的“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更为我们留下了启迪, 因此,我们的家长应该从自身做起,说话行为等方面要努力做到对老师恰到好处的尊重。这对社会尊师风气的好转,对孩子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对学生的个性成长,无益是受益匪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