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努力构建“学习型”、“探究型”、“科研型”竞化团队,提升南小“竞成教师”的专业品质,凝炼南小“共生课堂”的价值核心,把学习作为生存、发展的方式,在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通过坚持不断地开展创造性的学习、探究、研讨、总结活动,探寻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的积极能量,锤炼全新、前瞻、开阔的思考方法,全面更新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内容、方法和技术,打造具有“南小数学教研组”特色的教研品牌。近日,全体数学教研组教师齐聚四(4)班,观摩了由我校青年教师吴志成执教的《简单的周期》。
立足教材——精耕共生成长的沃土
据我校数学教研组组长蒋朝英老师介绍,《简单的周期》选自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本课的教学目的旨在: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什么图形。2、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3、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点定位为让学生经历探索的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难点在于教师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什么图形。
扎根课堂——汲取课堂实例的营养
在教学过程之中,吴志成老师以“激趣导入”、“探索规律”、“总结回顾”三大教学环节展开本节课的教学。在第一环节“激趣导入”之中,吴老师以“记忆力比赛游戏”为切入点,打开了学生们兴趣的大门,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第二环节“探索规律”之中,教师通过“呈现情境,整体感受”、“分别探索,发现方法”、“交流彩旗排列规律”、“揭示规律,交流分享”三个互相关联、相互递进的教学步骤,提供给学生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算一算、练一练等一系列环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画图、排列、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师教学思路清晰,训练较为扎实有效。并时刻关注到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在课的练习设计上,也体现了数学教研组研究的“有效练习设计的理念”。
吹毛求疵——探求共生课堂的导向
简单周期不简单,周期本自为规律。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找规律”是新教材编入的内容,安排的是周期问题。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的结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的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因此,周期问题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周期现象,通过对简单的周期性问题的探究,理解周期性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周期问题。
观摩课之后,全体数学教研组教师齐聚学校会议室,周小芬校长等校级领导也在百忙之中参与了此次教学研讨会议。各位教师在研讨时,对吴志成老师的课做出了高度评价: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分析、解题方法的指导,在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让学生在生生互动的环节中主动投入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自己悟出学习方法,学得主动积极、生动灵活。与此同时,各位教师也就课堂上的出现的一些问题给出了优化建议和方向导正,如:“教学预设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感知规律的特征。”、“在探索盆花排列有什么规律时,可以让学生用作业纸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表达出来,可以用画画、列举、计算等多种形式。”
本次数学教研组活动的顺利举行,不仅得到了我校领导班子和全校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也体现了数学教研组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上课展示的青年教师在这次活动中,不仅得到了整个教研组巨大的支持,也通过活动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把握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全体南小数学教研组教师坚信,在校行政的热切关心和悉心指导下,这样有主题、有组织、有内容、有特色的教学研讨活动会“周期性”扎实开展,全体南小数学教师亦会全力以赴,积极探寻数学教学的规律,凝练共生课堂的核心,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彰显竞成教师的品质。
(南夏墅中心小学供稿 撰稿:符小宝 摄影:符小宝 审核:虞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