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上午,语文教研组在行政楼四楼录播室开展了第十一次教研活动,四到六年级语文老师参与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是由胡弘昱老师执教《鸟的天堂》第二课时。《鸟的天堂》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是现代作家巴金于1933年创作的散文。此文讲的是作者与朋友们在“鸟的天堂”,看了数不清的鸟,心里恋恋不舍。在此文中,作者以清新流畅之笔,发掘和描绘了自然胜景之美,寄托了自己美好的情思,创造出一种清丽悠远的意境。全文虽用语简朴无华,平铺直叙,却到处呈现出如诗似画的美趣,流贯着一种祥和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田园牧歌情调。胡老师紧紧围绕"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 ",“为什么这里是鸟的天堂”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来展开教学。在胡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找出了关键词句,重点段落,很容易就想象出榕树的枝叶茂盛和群鸟飞鸣的壮观景象,逐步将课文的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课堂展示活动结束之后,唐乐老师、蒋文丹老师参与点评。胡老师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特点,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她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积淀语言,内化语言。也让学生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活动的第二环节是由四年级蒋晓琳老师给大家带来经验分享——统编教材“习作单元”的教学认知与实践策略。蒋老师指出,习作单元集聚了更多的写作资源,整个习作单元就是一个以语文要素统领、以写作资源为内容、以习作训练为过程、以“习作"为终点的课程系统。部编版语文教科书中,习作单元的学习任务全部指向习作。因此,单元习作的完成应分解、渗透在单元整体教学的不同阶段。教师应在不同阶段为学生搭建具有针对性地写作支架,降低写作难度,助力学生完成习作,要做到把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支架,从而设计写作活动,助力习作表达。
此次教研活动,不仅为青年教师们做出良好的示范,为语文习作单元提出了认知与策略,还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对于形成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南夏墅中心小学供稿 撰稿:唐乐 摄影:唐乐 审核:王燕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