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小语文教研组开展第五次语文教研活动
——五语备课组线上教学研讨活动
5月29日上午第二节课,五语备课组所有老师集中四楼录播教室,共同学习了常州市教科院的五年级语文线上教材培训。
本次教研活动我们主要是观摩了两堂语文课,分别是来自常州市觅渡桥小学戚文静带来的《神奇的探险之旅》作文教学和常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殷樱老师带来的《金字塔》教学。
《神奇的探险之旅》是一篇习作教学,对于小学高段的学生来说,探险,无疑是其生命成长历程中的一种本能的精神诉求。虽然学生对这方面的经历和经验几乎不存在,但都看过《鲁滨逊漂流记》、《金银岛》等探险主题的书籍和影视作品。戚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借助提示,结合资料,确定探险故事的要素,制定“探险计划”,编写习作提纲。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构思一波三折故事情节,把探险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尽量写出心情的变化。同时再次强调学生学习根据评价指标,同伴点评,自我反思、判定、纠正、逐步完善习作。整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结合实际思考问题的意识。
殷樱老师带来的《金字塔》文本形式新颖,是由散文和非连续性文本组成。非连续性文本首次作为一篇独立的课文正式编入教材。非连续性文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绝不是零起点。殷老师在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并整理、筛选信息,更重要的是给予学生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提炼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同时对两种不同文体的文本进行比较阅读,发现不同的表达效果,在尝试模仿中习得多样的表达方式。
最后,我们备课组的老师结合钟楼区教师发展中心毛成老师的评述,谈了自己观看视频后的想法。唐乐老师表示这样的探险类习作教学需要有新颖的形式带动学生,在本课的教学中要力图创设语境支架,激活言语经验,唤醒儿童表达冲动;搭建程序支架,明确任务路径,系统关照学习;运用策略支架,提供方法支撑,有效构思写作。胡弘昱老师认为在教学《金字塔》这篇课文时要关注思维发展,引导学生感悟不同的表达方式。本课教材比较特殊,采用了两篇不同的形式的文本,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发现表达方式的不同,感受不同的表达效果。
本次线上教学活动,我们备课组老师都再一次感受到了部编教材的编写精妙,同时这样优秀的课例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组内的年轻老师更是表示今后要更加努力钻研教材,学习优秀的课例,争取更大的进步。
( 南夏墅中心小学供稿 撰稿/摄影:郭珮瑜 审核:王燕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