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相信一句话: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般是心理疾病。”-----著名呼吸病专家钟南山在疫情防控一线如是说道。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疫情带来的不止是对人们生命安全的威胁,同时还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理上的打击。因此,为有效帮助广大师生和家长消除焦虑不安情绪,以积极理性平和心态面对疫情,南小家长以及师生都积极参与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
一 、认识疫情,居家妙招
疫情期间,学生容易产生的恐惧、焦虑、无助、孤独等应急情绪。11月11日下午,周玲讲师带来的《用心呵护,共御疫情》一课,首先以动画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了“冠状病毒”的成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正确认识在疫情期间的小情绪小烦恼等,让孩子们能够在特殊时期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和理性客观的情绪。
居家学习是当前抗疫期间教育教学的特殊学习方式。王凌云老师在《居家妙招,和你“宅”一起》讲座中针对“如何居家自主学习,各学科学习如何开展?”给出了具体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孩子们自控规划每一天,正确管理生活时间,并且针对语、数、英、科学、体育、音乐等各门学科都给出了居家学习的好建议。同学们认真聆听,记录。
二、角色回归,相伴同行
疫情使生产工作受到了冲击,但同时也让忙于工作的父母可以和孩子度过一段独处时光,但持续起伏的焦虑情绪无处释放,也会造成家庭的矛盾与亲子关系冲突。张良老师在《“双减”背景下父母角色的回归》的主题课程做具体指导。张老师首先分析了“双减”之后的担心,明确“双减”的真正含义-----父母含义的初衷。以“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难教育”这一问题入手,总结现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父亲角色的缺位、母亲角色的越位、孩子角色的错位。从不同角度上摆正父母角色的位置关系,父母合力,共育生命。
作为一位孩子的爸爸,听了张老师的讲座我真的万分惭愧!一直以来我都是奉行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生活方法,以赚钱为己任,孩子的一切我基本不了解,还因此闹了不少笑话。通过学习,我对自己进行了深刻地反省,决定以后当好爸爸的角色,和孩子妈妈一起合力,陪伴儿子健康成长。——李子天爸爸
孩子上了六年级后和我们家长的关系变得疏远起来,现在还会吵架,真的让我束手无策,今天听了讲座,我才明白孩子慢慢长大了需要更多的空间和尊重,家长和孩子之间是平等的,父母要认真倾听孩子的需求,同时也要学会向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陈晨妈妈
三、阳光心态,幸福工作
疫情卷土重来,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面对病毒的恐惧以及还未完成的教学任务,老师们也避免不了陷入负面情绪当中。11月13日老师们认真学习了管英华老师的《阳光心态,幸福工作》讲座,通过对讲座的学习,老师们正确地认识了自己的情绪以及学会了调节情绪的方法。
管老师的课程让我觉察到了自己在本次疫情中的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情绪焦虑,也让我认识到接纳和释放自己情绪的重要性,明白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听课过程中,我还跟随管老师的讲解尝试了正念减压和蝴蝶拍两种调节情绪的方法,体验感都很不错。今天的学习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李冬梅老师
一次疫情,一下打乱了我们的工作节奏。常州这次也有了确诊病例,更是加剧了大家内心的恐慌,但是我们不应该被疫情打败,不应该被恐惧打败,我们也应该像管老师说的“阳光心态,幸福工作”。当自己有消极情绪时,先正视它,再想办法战胜它,现在常州疫情算是差不多过去了,大家恐慌的心也稍稍平稳了很多,相信政府的力量,调整自己的心态,迎接新工作的到来。-----刘露瑶老师
心理健康教育在防疫期间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着每一个学校、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的幸福。相信每一位学生、家长和老师在这一次心理健康课程后能以更积极的心态迎接生活。
(南夏墅中心小学供稿 撰稿:陈少银 摄影:全体老师 审核:茆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