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上午,南小语文教研组在行政楼四楼录播室开展了第十二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周涵老师主持,低段语文老师都积极参与其中。本次教研活动分为课堂教学和评课两个环节。
活动一开始,由二年级组姬求心老师带领二(8)班的学生为大家呈现了一堂充满趣味的课堂——《狐假虎威》第一课时。《狐假虎威》 是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经过。说明了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星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就没有什么本事,也启发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不能被表面现家蒙住了自己的视线。课文对于狐狸和老虎的情态描写,形象生动十分逼真教学当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狐假虎威”这个词的讲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通过读、导、演、评,很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讲读课文的时候 ,充分利用朗读,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懂得 “狐假虎威”的意思。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借助课文里的插图看图说话实质是一个号导学生听、说、读、写的一个语文学习过程。
课堂展示活动结束之后,秦璐瑶老师、狄燕萍老师、闵燕萍老师和顾盼盼老师参与了点评。大家都一致认为,这堂课可圈可点之处很多,可以看出姬老师备课的精心,突出了教学重点。姬老师能紧紧地抓住文本,让学生从语句中感受到寓言的美,让学生品味语音文字的同时,适时的进行语言的训练和学法指导,“授之于渔”的做法值得其他教师借鉴。如:让学生分角色定位、现场表演更是增加了课堂的活跃性加强了学生的记忆点。狄老师也中肯地提出了改进意见,认为这节课也有几处需要商榷的地方。比如:姬老师对学生字词理解的方法不够多样性,应深入引导学生理解“摇头摆尾”的意思,以便更好融入情境中去。
结束前,狄燕萍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表达与交流中“真实情境”的创设》的经验分享。指出作为“表达与交流”中的“真实情境”起码应该有三个特点:真实性、学科性和任务性。并展开了具体描述。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辨识情境,采用适切的应变方式和应对方法。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思考、实践和反思。
此次教研活动,给老师们提供了互相探讨,学习交流的平台,打开了思考之窗,促使语文教研组的年轻教师在教学常规、教育教研上有了进一步的反思和发展提升。相信今后的教学中,在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语文教学工作将不断前进,取得更长足的发展。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南夏墅中心小学供稿 撰稿:水鑫焱 摄影:水鑫焱 审核: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