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栏目列表
图书馆 少先队
实验室 教研组
课表查询 少年宫
人事信息 装备管理
述职报告 家校互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家长频道>>家长学校
[办公室]“语文”启蒙,该给孩子教点什么?(供大班、或学前班家长参考)
发布日期:2008-01-22    点击次数:     录入者:学校管理员    来源: 本站原创

儿子上一年级了,附近几个邻居家的同班同学每天晚上都来我家要求辅导作业,一学期下来,还真的颇有收获和心得。
    大班只剩下最后一个学期。有的家长可能有让宝宝念完大班后直接上小学的打算;部分学前班小朋友的学习目前或许还不太理想。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事实上,小学一年级所学的内容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尤其是语文。家长提前心里有点数总是好的。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
   
一年级的语文课本,目前好象是有两种版本。一种是“人教版”,一种是“苏教版”。顾名思义,“人教版”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编出版发行的;“苏”指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海口似乎都在使用苏教版语文课本。(数学却是人教版的。)
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的书写、笔顺。汉语拼音的书写和笔顺,如果没有从事拼音研究和教学经历的家长和老师,建议这方面的内容您一定要找本书先看看,千万不要以为它很容易。更不能根据自己平时的书写习惯,想当然地教孩子。(包括以后的生字的笔顺,都是如此。)
     
汉语拼音的分类。因拼音的归类不是绝对的,因此就分类的本身而言,似乎不要求孩子们详细掌握。但具体到一个拼音,却要求他们能够知道它是属于下面提到的哪一类或几类。举个例子,学完an之后,要求孩子们既应该知道an是复韵母,更应该知道它是前鼻韵母。具体介绍如下:
      声母(23个):指的是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z c s为平舌音, zh ch sh r翘舌音
      韵母(24个):包括6个单韵母(a o e i u ü)和
                    18个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an en in un ün 是前鼻韵母 ang eng ing ong 是后鼻韵母 。
      
音节:千万不用去给孩子下什么定义。是不是可以这样告诉宝宝,“一个字的拼音就是一个音节,不管它标调还是没有标调。”(家长自己应该知道,下面都是音节:ba pi
yú ái)
       整体认读音节(16个):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在教这些内容的时候,似乎可以引入一个概念“由一个声母,加一个或两个韵母在一起,构成的拼音,是音节。”没有必要去太多地考究这句话的精确性,但要注意,不能将它倒过来说:“音节就是由一个声母,加一个或两个韵母在一起构成的拼音。”因为这样叙述不全面。象ái这样的呢?!

        整体认读音节就是一些特殊的音节,因为它们经常一起出来,所以大家就“懒”得去慢慢拼读它们,而是一下子将它们读出来。
       三拼音节:即由三个拼音组成的音节:一个声母,加上两个韵母组成。如:dian  shuai。声母后面的第一个韵母,也有人将它称做“介母”。
       音节词:音节词简单地说就是给词语的注音,可以是标有声调的,也可以是没有标调的。
       声调:即第一声 第二声 第三声 第四声。此外,还有轻声。“四声”另外都有一个名称,也应该记住,它们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轻声:这一点对广大普通家长而言,恐怕的确有些犯难。一年级课本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来,但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
       
轻声是四声之外的一种特别声调。在词语或句子里,有的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这种又轻又短的调子就是轻声。普通话的轻声都是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变化而来。轻声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一定体现在词语和句子中,因此,轻声音节的读音就不能独立存在。
        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兄弟 xiōng di(指弟弟)--兄弟 xiōng dì(指哥哥和弟弟)
        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如:对头 duì tou (仇敌、对手,名词)--对头 duì tóu(正确、合适,形容词)
        一年级目前接触到的是:一部分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都读轻声,并没有区别词义或词性的作用。如:神气、商量、丈夫。
        一个词语是否读轻声,大体上有如下规律:
       ⑴语气词“吧、吗、呢、啊”等读轻声。如:行啊、好吧、去吗。
       ⑵助词“的、地、得、了、过、们”读轻声。如:大的、写了、买得起。
       ⑶名词后缀“子、儿、头”等读轻声。如:桌子、罐头、老头儿。
       ⑷方位词读轻声,如:天上、家里。
       ⑸重叠式动词的末一个音节读轻声。如:过来、过去、干起来。
       ⑹叠字名词读轻声,如:哥哥、娃娃、猩猩。
       ⑺趋向动词读轻声。如:过来、过去、干起来。
      变调:和“轻声”一样,一年级的课本里面也涉及到“变调”知识。
     
每个音节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单位,音节和音节连续读出,声调相互影响,或多或少要发生变化,不能保持原来的调值,这种现象叫变调,变调是一种自然音变现象,对语言的表达没有影响。
      上声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前都会产生变调,读完全的上声原调的机会很少,只有在单念或处在词语、句子的末尾才有可能读原调。上声的变调有两种情况:
      上声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前面变成半上,即只读上声的前一半,后一半消失。如:首先、祖国、广大、耳朵。
      上声在上声前面,前一个上声的调值变得跟阳平的调值一样。如:手表、古典、美好、理想。
     上面的知识家长可以了解一些,一年级目前只要求“一”的变调:
   “一”在单念或在词句末时念原调阴平声。
   “一”在去声音节前面,变为阳平。如:一道 一次 一定 一致 一律 一晃 一动 一并 一刻 一路
   “一”在阴平、阳平、上声前面时变为去声。如:
    在阴平前:一般 一端 一经 一边
    在阳平前:一时 一群 一条 一团
    在上声前:一举 一早 一手 一体
   “一”夹在重叠式的动词之间轻读。如:
    看一看 想一想 问一问 学一学
附:“不”字的变调(目前尚不要求掌握)
   “不”在单念或在句末时念原调去声。
   “不”在去声音节前面,变为阳平。如:不会 不但 不论 不必 不变 不是 不信 不料 不愧 不错
  “不”夹在动词或形容词之间,夹在动词补语之间轻读。如:好不好 行不行 看不清 打不开
    拼音方法和规则
     
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拼音的要领是:“前音(声母)轻短后音(韵母)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拼音时要牢记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配合规律:
     
拼音时要注意读准声母、韵母和声调的音值。要读声母本音,不要念呼读音(教学中,在声母后面配上不同的元音,而发出的音叫呼读音);要把韵母作为一个整体来读,不要把韵头、韵腹、韵尾分解开再临时拼合;要看清调号,读准调值。
      常用的拼读方法有以下几种:
      声韵两拼法——把韵母当作一个整体,拿来跟声母相拼。如:h-ào→(浩)。
     
声母两拼法——先找准声母发音部位,摆好发音的架势,然后一口气念出韵母,拼成音节。如:拼读bā(巴),先闭上双唇,憋住一口气,摆好发b音的姿势,然后一口念出a,成为音节。

       三拼连读法——是把带介音的音节分析成声、介、韵三个部件,拼音时连读成一个音节。如:q-i-áng→qiáng(强)
       声介合母和韵母连接法--是把声母和介音(介母)拼合起来,构成一个拼音部件,再同随后的韵母相拼。如:gu-āng→guāng(光)。
      
标调规则和方法:学习这部分知识,最好结合前面所学的“单韵母”知识。标调规则和方法:“按单韵母的顺序找地方标,有a标a,没a找o,没o找e”但要注意:“i和u同时出现时,谁在后面就标在谁的头上。”如:shuí
    niú等等。

        字词的学习:汉字的学习也已经提升到了一个高度。包含注音、书写、笔顺、笔画、字的结构、组词、多音字、反义词等。
       
总而言之,学习知识,有深有浅,一年级的小学生要严格要求起来,也真的不容易。在大班,学前班阶段,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家长们提前给宝宝多渗透一些知识,是可以考虑的。
       
当然,教小孩子是不能说一些大的条条框框的(他们理解不了),家长自己首先要理解领会上面的内容,然后更多地通过实例,反复、简短、直白式的给以讲解。《把鼠标放在下列内容上,点击鼠标左键就可以进入查看详细内容。》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中国禁毒网 国家级课题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街道朱明桥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