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讨课记录表
年级、班级 | 圆的认识 | 听课时间 | 2019.3.24 | |||||||||||
执教者 | 金燕 | 性别 | 女 | 教龄 | 6 | 职务、职称 | 中小学二级 | |||||||
科目 | 数学 | 章节、课时 | ||||||||||||
评 价 指 标 | 得分 | |||||||||||||
教学 目标 | 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多元化。(10分) | 10 | ||||||||||||
教学 内容 教学 策略 与 方法 |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易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10分) | 10 | ||||||||||||
围绕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学习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10分) | 9 | |||||||||||||
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实效性。(10分) | 9 | |||||||||||||
学生认真参与学习、评价活动,积极思维,敢于表达和质疑。(10分) | 9 | |||||||||||||
根据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法,为学生的学习设计并提供合理的学习资源。(10分) | 10 | |||||||||||||
教学效果 | 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扎实,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方面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和能力(10分) | 10 | ||||||||||||
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8分) | 7 | |||||||||||||
教师 素养 | 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8分) | 7 | ||||||||||||
有较为丰富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有教改创新精神,有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5分) | 4 | |||||||||||||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设计应用适时适度,操作规范熟练。(5分) | 5 | |||||||||||||
语言准确、有感染力,板书工整、合理(4分) | 4 | |||||||||||||
总分 | 94 | |||||||||||||
评
议
| 金老师在教学本节课时,主要是以直观的内容为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营造朴实无华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学习数学。不仅如此,教学中,金老师还用形象的活动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过程始终宽松、愉快。本节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数学味浓,充满着智慧。 关于圆心、直径、半径等的特征,学生也并非一无所知,老师就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以大小不一的圆片为素材,用圆规和尺子为研究工具,有目的、有意识安排学生用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等方法探究圆心、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过程中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经历观察、操作类比,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操作中发现了半径、直径的本质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但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分散了教学难点,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整个环节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体验、认识圆的各方面知识。由于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变被动的操作为主动的探究,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和“数学的思考”。教师作为指导者与参与者,自然地引导学生将活动过程上升为数学概念来认识。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过程就是一种研究与发现的过程,是一种对话与共享的过程。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获得了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 | |||||||||||||
记录人 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