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课题网站!
栏目列表
教学小故事--让数学阅读教学不再停留于形式
发布时间:2018-12-05   点击:1   来源:原创   作者:何燕萍

 

                                      

数学应该如何去“读”?既不能单纯地“认”,也不能机械地“念”。读数学应该具有数学特色,应根据不同的数学内容采取适宜的阅读方法,读出数学特色来。比如读题目,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不多。独立读题有困难,这就要教师范读或领读,或给生字注音,在老师的帮助下读题。有一次,在数的组成的学习中,有这样的一道题目,问“与15相邻的两个数是什么?”孩子们不认识“相邻”一词,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先教孩子们认识这个词,引导他们理解相邻的意思就是邻居,就像你的座位前后离你最近的同学和你就是邻居的关系,孩子们一听就明白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可见培养孩子的数学阅读能力有多么地重要。

老师在提出阅读要求之前,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读,在读的过程中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凝问去读,读完后再一起来解决问题。学生只有在明白了读的原因后,才会带着目的去读,有意识地在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数学课堂阅读和教学应与动手、动脑相结合,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不明确,但形象思维非常清楚。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凝难,可动手实验、动笔画一画等形式“架桥铺路以便顺利阅读,教师教育学生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语义转换和语句分析,学会断句。

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思维的过程通过语言的表达来体现。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语言教师耐心地培养学习习惯。老师在教学中。把学生的眼、口、手、脑有机的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读数学的习惯,让学生从读数学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以及数学描述中渗透的情感。

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应当是一种意识,一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自学能力和习惯的意识。而不是一种形式。它应当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境中去。在数学教学中应提倡这种方法,从而使课堂显得更生动、学习效率更高,更能让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街道朱明桥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