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课题网站!
栏目列表
影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提升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9-03-07   点击:1   来源:原创   作者:黄小娟

影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提升的原因  

摘要:通过对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调研,发现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普遍偏低,数学阅读现状堪忧,教师于课堂上缺少阅读指导,学生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文试对制约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字: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因素分析 

一、小学生对数学阅读缺乏认识,缺乏阅读兴趣 

“你认为数学课有必要进行课前预习吗?”此项指标中,65%的学生认为课前预习没必要;28%的学生要看老师的要求来做;认为有必要者仅占7%。于“数学新课结束,你会先做哪件事?”该项指标中,51%和数学无关;直接做题25%;不做题15%;先看书再做题9%。对数学阅读的重要性明显缺乏认识。

小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对数学阅读的特殊性了解不够。近81%以上认为数学阅读与语文阅读区别不大;认为有区别的皆以为语文阅读多涉及作者情感与语言文字上,数学则更多是公式、概念、图表及定义等,仅需牢记公式、规律及结论即可。表明学生对数学材料的认识仅仅停留于浏览、粗看、解读文字意思的表浅层次,形成可读懂文字,但不能理解题意,深挖含义。 

二、对数学阅读理解的缺失 

就“你的老师是否布置数学预习作业?”中得出37%教师从不布置;49%教师偶尔布置数学预习作业;9%教师有时布置;5%教师数学预习作业经常布置。当下,我国教学熟知阅读的重要性,可阅读的内容皆多为文学作品。许多教育者认为阅读能力的培养为语文教学任务,将语文阅读能力提升即为其他科目阅读的提升相等同。教学中,我曾遇到这样一位教师,要求数学让位给语文补习,她的观点是:“只有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上来了,数学理解能力方会提升。”

事实如此吗?虽然数学阅读能力与语文阅读能力彼此呈线性的正相关,可数学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其独特性,仅仅由语文感性优美的情境阅读此点便与数学逻辑、理性的理解大相径庭。语文阅读更多在基础理解上倡导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数学则为细致收缩性的目的思维,最终所有的理解都要集中于一个点上,也就是最终的结果上。当今校园,各类阅读活动皆开展的热闹非常,而数学阅读却门可罗雀,老师对数学阅读意义的理解显然不足。数学阅读作为常规阅读的特殊模式的一种,教学策略研究会对数学阅读教策略的研究具有启发、推动的价值和意义,可是,显然数学阅读的特殊性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指导策略研究缺失。 

三、有效要求与指导的缺失 

研究表明,小学生数学阅读有效要求与指导缺失。由“你的老师会指导你们阅读数学书或其他与数学相关资料吗?”此项研究指标中教师从不指导阅读者为31%;偶尔指导者占45%;有时指导占11%。于“上数学课时,老师会不会让你多读书上的关键词句?”中,16%的教师从不让学生多读关键词;偶尔占22%;有时占50%;经常仅占12%。由两组指标结果表明,数学阅读上,教师的要求与指导严重缺失。

数学教学中,传统教学重视讲解,课改后注重探索,亦因学校未明确指出数学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多数教师于课堂上缺少阅读教学意识。教师对课本定位不明确,只将课本作为习题集,整个教学过程,在应用课本时一般皆是打开课本哪页,完成哪道题。留给学生阅读课本机会极其少,几乎一节课下来很少会安排学生阅读课本。数学课堂上,教师缺失对课本阅读要求,让数学课本于课堂上渐渐淡出,导致学生养成将课本作为习题集使用,不阅读课本内文字说明、例题等正文部分的习惯

数学课堂内过度讲解更加削弱了小学生阅读教材、获取知识及方法的能力。教师在讲解时尽管已经关注到学生的动手操作、口头表达等学习手段,可在阅读指导上仍滞留在传统教学的为解题服务模式上,将注意力置于了解题技巧培养上。受自身数学阅读及数学文化的理解因素影响,教师对学生缺失有效数学阅读指导及引领的主要原因,加之数学阅读需更加深刻的思维参与,小学生于无人调动的状况下一般阅读兴趣偏低。 

四、数学阅读材料的缺失 

在“数学课本上有许多数学材料,喜欢阅读吗?”调研中,49%的学生不喜欢阅读课本材料;偶尔阅读的占27%;有时阅读占15%;每篇都阅读的占7%。

目前,适宜小学生阅读的数学材料太少是数学阅读范围狭小与阅读能力弱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数学课本、数学补充习题等习题类的材料是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数学类书籍。市场上编得生动有趣的、又适宜小学生相应学习程度的数学读物远远不及少儿文学读物那般多姿多彩。数学阅读类故事有的编写较生硬,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些读物尽管相对较有趣,但因未分年级及年段,学生的数学现实不能支持他们于阅读中理解读物包含的数学方法与思想。

语文由优美的文字汇成丰富的情境,容易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过于朴实的数学文本,因脱离生活,令数学符号变得枯燥缺少生命表现力,由于孩子爱玩、好奇心强的心理,使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容易产生抵触心理。

比如,明明家的电表,8月底显示16千瓦时,9月底显示48千瓦时,10月底显示84千瓦时,问:明明家9月、10月各用了多少千瓦时的电?

这个题显然是失败的,尽管电非常贴近生活,可是电表、千瓦时对小学生而言陌生得不能再陌生了,大多数学生根本看不懂题目,更谈不上阅读兴趣了。 

五、课外阅读的缺失 

对“自己买过课外读本吗?”此项指标中,33% 学生一本都没有买过,表明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喜欢、不关注课外阅读;54%的学生买过1~2本,尽管有所行动,购买率如此低,也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其内心重视不足,课外阅读缺乏;买3~4本的学生11%,此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关注稍多一些,但也未能达到足够重视程度;仅有2%的学生购买课外读物超过4本,也仅有这些小学生喜爱课外阅读,具有足够的课外阅读经验。于“阅读数学课外书有必要吗”此问题时,近51%学生认为完全没必要;33%认为要视情况而定,有时有必要;仅有16%的小学生认为有必要。两项研究指标的结果,皆表明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缺乏。

于课外阅读上,在家庭里学生缺失数学阅读环境。家长注意力更多的是放在数学成绩上,数学课外书的购买一般仅限于奥数辅导类的教辅练习册,家庭里展开的数学交流往往多为提高数学考试成绩及如何解题上。而对于跟数学阅读相关书籍,许多家长根本理解不到是怎样一回事,稍一接触便认为孩子根本不需要,或者是浪费时间,对孩子成绩的提高没多大好处,甚至认为耽误孩子学习时间。有的家长在老师建议下,给孩子订阅了《小学生数学报》,可几乎不会与孩子一同展开数学阅读,也无法谈到与孩子交流阅读体会了,更不能给予孩子有效的阅读指导。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街道朱明桥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