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上午,淅沥的秋雨朦胧了整个世界,南夏墅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第五周教研活动在行政楼四楼录播室举行,本次活动由语文教研组长狄燕萍老师支持,活动主题是:扣响“非连”这扇门,学校周小芬校长、刘继英、邵洪飞副校长带领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活动。
课堂实践 初探“非连”
本次教研活动主要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为课堂观摩。由学校王燕丹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一堂“一对一”智动课堂环境下的非连续文本探究课《一次快乐的旅程》。王老师带着孩子们用一堂课的时间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前往南京野生动物园的旅游攻略。其实这次快乐的攻略探秘之旅是由多个不同形式的非连续文本串联起来的。王老师教孩子们利用手机墨迹天气软件,读文读图,整合信息;通过阅读火车车次图,纵横比较,分析信息;仔细观察动物园地图,观察思考,综合信息;通过为新闻报道写标题,把握文意,概括信息;浏览视频资料,试听结合,读取信息。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孩子们利用资料库设计了一本个性化宣传手册,为这次快乐的旅程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讲座指引 揭秘“非连”
第二板块是专题讲座。学校分管教学的刘继英副校长为全体老师带来了《扣响“非连”这扇门》的主题讲座。刘校长围绕什么是群文阅读、什么是“非连”、为什么要检测“非连”三问题做了深入解读。她指出“非连续性文本”就是只有一个核心主题的“群文阅读”,之所以要对“非连续性文本”进行检测,是因为学生有需求,课标有要求,学生要学会在文本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才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刘校长还强调“非连”其实无处不在,接着她分别举了低中高三个年段课文中的“非连”,她那高瞻远瞩的引领,让在座的每一位老师清晰了目标,把握了方向,形成了“非连”意识:要在今后的语文课堂中关注“非连”,指导学生合理解读“非连”。
题例分析 剖析“非连”
第三板块是方法指导,课程中心花玲主任结合具体题例为大家剖析了如何教学“非连续性文本”。她指出“非连”的考查形式灵活多样,题型多样,具有较强的探究性,注重学生的个性阅读,非常贴近生活。这也给学生带来了审题和解题的困惑,从而导致学生审题不清,筛选方向错误;筛选、整理信息能力弱;概括不到位,提取要点不全;联系文本回答意识薄弱等。花主任结合图表题对“非连”的答题技巧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指出要提高学生非连文本的阅读能力必须关注平时,把握细节,做到: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资源,关注课外、生活中各种资源,整合学科图表材料,加强与其它学科的合作与渗透。
最后,周小芬校长做了总结性发言,她说:一堂有意义的研究课、一场指引方向的讲座,一个接地气的方法指导,留给南小语文教研组所有老师的将是无限的思考,更留给我们研究和实践的无限空间!本次活动真正“扣响了‘非连’这扇门”。相信每次扎实、有效、接地气的教研组活动,定能在优化语文课堂的过程中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真正收获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能力,积淀素养,让我们一起期待南小语文教学更加无比灿烂的明天!
(南夏墅中心小学供稿 撰稿:唐琪 摄影:唐琪 审核:虞勇)








